由生產大省向品牌大省轉變 浙江童裝欲現新“鳳凰涅槃”
3月24日,浙江童裝展團在2007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亮相,吸引了眾多客商的目光。據了解,本次博覽會浙江童裝展團的參展主題是“打造中國童裝品牌第一大省”。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浙江童裝行業在鞏固和提升現有產業優勢的基礎上,將致力于實現由童裝生產大省向品牌大省的“鳳凰涅槃”。
產量躍居全國第二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童裝作為較晚起步的產業,受到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各級政府大力扶持企業在童裝產業上做好、做大、做強。2004年,規模以上童裝企業的產量已占全國同口徑童裝總產量的12.27%,并從2003年的全國第4位上升到第2位。2006年浙江省服裝行業協會正式成立了童裝分會,會員企業有50多家。目前已有各類童裝企業6700多家,形成了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產業體系,“紅黃藍”、“金童王”、“金少爺”等品牌童裝成為浙江乃至全國的名牌產品,而該省湖州織里鎮被稱為“中國童裝之都”,此外湯浦鎮針織童裝產業、“溫州童裝第一村”永嘉珠岙童裝專業村等也形成各有特色的童裝產業集群。今年3月中國服裝協會公布的“中國十大童裝品牌”中,浙江就占據3個。顯然,童裝已經成為該省服裝行業的一支生力軍。
雖然浙江童裝產量僅次于廣東,位居全國第二,成為浙江服裝產業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但是該省童裝行業還是處在一個缺乏有力控制和監管的時期。盡管有3500多家童裝企業,但是較出名的品牌卻只有“紅黃藍”、“巴拉巴拉”等十個左右。并且據資料顯示,在去年該省童裝產品結構中,每件價格在50元以下的占了72.8%,100元以上的只有6.2%。這說明,該省多數童裝企業仍然是低質量大經營、定牌生產為主,而不是以品牌的附加值來增加利潤。而且大多數家庭式小作坊生產出來的童裝,存在著不容忽視的質量問題,比如褪色、縮水、甲醛超標等,這些都會影響身體健康,而且嚴重影響到了該省童裝的聲譽。因此如何真正樹立起浙江童裝品牌的地位,有諸多的問題需要我們解決。
打好品牌戰略
浙江省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韓禮成認為:浙江要打造中國童裝品牌大省,是浙江童裝的第2次產業提升,這一區域品牌的打造,就是要自下而上提升浙江童裝的產品競爭力,企業競爭力,行業競爭力以及產業集群競爭力。這需要企業群體和政府共同努力,多方面整合資源,依靠綜合實力打造“浙江童裝”區域品牌,依托品牌效應擴大區域經濟的輻射力和競爭力。而童裝分會將維護同業合法權益,反映同業呼聲,協調同業關系,加強同業交流,發展同業群體優勢,提高產品檔次和企業信譽,進一步提升品牌,爭創名牌打好品牌戰略。
我們可以看看廣東佛山的童裝產業。佛山市環市鎮童裝業興起于上個世紀80年代初,目前國內上規模的童裝生產企業6300多家中,有1/4以上的全國知名品牌的童裝廠家集中在此。方圓15公里區域內,開設了2800家企業,童裝品牌有“城市旺仔”、“金太陽”、“青蛙皇子”等,年生產總值占全國童裝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強。
佛山在自身區域品牌戰略工程的不斷推進下,已經成為中國童裝產業的領跑者,有了自己的整體發展戰略思維:將當地經濟產業基礎、企業品牌影響力、政府宣傳推廣與牽線搭橋這三方力量相結合,大力推進區域品牌的發展。這是值得浙江關注和借鑒的。目前全國幾個童裝基地并沒有什么可以區別的特征,當地政府都在支持本地產業發展。然而佛山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堅持品牌特色經營,使消費者一看就知道是佛山童裝。并且引進一批高級服裝設計人才,及時跟進流行趨勢,迎合消費者喜好,制造出新穎時尚的童裝,廣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
借鑒一下佛山的發展戰略思維,浙江省可結合本地優勢打造自己的童裝品牌大省。同樣屬于經濟發達地區,近幾年來該省內各個產業經濟指數均居全國前列,而服裝產業已臻于成熟,又有如杭州四季青、湖州織里等大型服裝流通市場,可以說浙江童裝的發展有著雄厚的背景。品牌是產品的識別,也是產品內在品質與企業文化理念的集成。政府需要對童裝產業再次提高重視程度,正確引導童裝企業的經營方式,將那些無序競爭的中小企業,通過整合資源、集中生產,將“大而全”的制造型企業轉化為專一的、有自身品牌特色的品牌型企業,對那些實力較弱和缺乏渠道資源的童裝企業而言,也可以通過品牌托管的方式嘗試品牌營銷,兩年前成立的杭州成長新天地童裝品牌托管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品牌托管企業,目前國內已有40多個童裝品牌通過該公司建立的營銷渠道進行了品牌委托銷售。這樣將開發設計、生產制造、品牌經營、產業文化等集于一身,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童裝品牌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