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走低:引發部分縫企“出走”
“平靜”已久的國內縫制設備行業因近段時間出現的一個傳言而熱鬧異常。
近日,從國內一家骨干縫制設備生產企業傳出消息,這家在國內縫制行業中頗具影響力的企業因對縫紉機業務的利潤表現不滿及公司其他業務的高速發展,萌發了出售公司縫制設備業務的想法,該企業計劃退出縫機行業轉而重點發展公司其他利潤回報高的產業。
消息的出現如重磅炸彈在行業內“炸開了花”,引發行業內經營實體的集體躁動。眾多國內縫制企業在從不同角度分析、評估這一消息真實性的同時,一些平常因“過分”競爭而芥蒂頗深的縫制企業也不約而同地開始“感傷”:短短幾年時間,國內縫制設備行業便從一個充滿機會、人人都想進入的行業,變成為了一個相對不再那么具有吸引力的行業。
縫企“出走”源于利潤持續走低
目前,針對這家骨干縫制設備企業的“退出”傳言,國內縫制設備行業內出現了眾多版本的猜測,比較合理及更能讓行業接受的有兩種解釋,據這家企業的一些主要競爭對手分析,之所以會對外界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發出此種訊息,這家骨干縫企的動機有可能是想放出“煙霧彈”,借此迷惑競爭對手,進而獲得某種市場競爭的相對領先。
而另一種猜測則如這家骨干企業解釋的那樣,對于縫紉機業務,他們已無心留戀,在利潤持續走低及無法獲得更多利潤的情況下,大型企業整體打包出售某一業務也屬正常。這在國內縫制設備行業出現“競合”趨勢的背景下,退出傳言的出現很可能并不是空穴來風。
事實上,在我國一些主要縫制設備產區內,已有許多縫企面臨被迫退出縫制設備行業的局面。2007年以來,由于庫存產品的積壓,市場需求有限,我國主要產區內的一些不同規模的縫企已停止了企業的日常生產活動,這些企業的生產工人目前已處于無事可做的“半失業”狀態。而對于這些企業來說,在我國縫制設備行業新一輪的“競合”趨勢下,他們極有可能被國內縫制行業“拋棄”。
眼下,由于國內縫制設備行業間惡性競爭的持續、行業內產品同質化問題沒有根本改善,以及國內縫制設備市場形勢不如預期,導致國內縫制設備行業的整體利潤率出現大幅下降。由此,在我國縫制設備行業內,無論是大型骨干縫制設備生產企業,還是中小型縫企似乎都在尋找降低自身對縫制設備業務依賴的方法,骨干縫企如中捷公司將主要精力從縫紉機業務領域擴大至縫紉機、廚衛、物流三大業務領域,以此減低對縫紉機業務的依賴及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有的中小型縫企則為了更好地生存,開始將業務領域涉及汽車零部件、煙草機械等行業。
對此,天工縫紉機公司總經理陳東川表示:“眼下,國內縫制設備市場并不是太樂觀,能像前些年市場形勢好時那樣賺錢的企業并不多,開拓其他產業是企業更好發展的一種途徑。目前,天工轉制后新成立公司的縫紉機外業務已占到公司業務總量的相當大的一部分,我們也希望進一步擴大其他類型業務的總量。”
而這,從某種角度上,可以看作是縫企在縫制設備產品利潤持續走低的情況下,期望擺脫縫制設備行業“束縛”的一種嘗試。如已向外界傳出希望出售縫紉機業務消息的這家國內骨干縫制設備企業,正是因為在其他業務領域的高速發展,他們才有出售縫紉機業務轉而集中資源發展成長性更好產業的打算。
競合趨勢孕育行業發展新局面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