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利潤下滑:可能瀕臨破產
日前,國家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調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紡織行業再次名列其中。業內專業人士認為,此次紡織服裝行業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已在預料之中,主要將對服裝和粘膠纖維類上市公司產生影響。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一位負責人告訴筆者,基于2006年的數據,出口退稅率下調1個百分點,行業利潤將下降4.6%。但由于我國紡織出口價格比國際市場同類產品低10%以上,出口產品利潤微薄,即使產品價格微漲,對外仍有競爭力。
此次國家對紡織行業出口退稅率的調整主要涉及服裝和粘膠行業,其中,服裝、鞋帽、箱包產品大類由13%的出口退稅率下調至11%,粘膠纖維的出口退稅率調整幅度較大,從11%下調至5%。據了解,這是自2001年以來,我國第4次調整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
此前,市場早有傳聞紡織業將調整出口退稅率,因此此次調整應該說是在意料之中。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實際調整比較溫和,退稅范圍僅為服裝和粘膠纖維,沒有包括此前傳言的紡織品,同時退稅率的下調幅度也比其他商品要小,下調產品范圍和下調幅度都小于市場預期。
2006年9月我國將紡織品出口退稅率由13%下調至11%,根據測算,紡織品出口約占全行業出口總額的40%,而服裝、鞋帽和粘膠纖維出口占行業總出口比重達到60%左右。此外,從時間上看,前次的調整存在一定的過渡期,而本次調整雖然提早一段時間公布,但沒有專門的過渡期,因而對行業內企業盈利影響更大。
據介紹,此次出口退稅率的再次下調主要涉及服裝、鞋帽和粘膠纖維行業,因此相關的公司特別是以出口為主、毛利率相對較低的企業受到的負面沖擊最大,有些企業甚至可能瀕臨破產的境地。相對而言,產品以內銷為主的企業受影響較小,更多的是來自于出口轉內銷帶來的間接影響。對于以出口型服裝、鞋帽和箱包企業為主要客戶的輔料企業也會產生一定負面傳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