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市場展望:創新抓住未來消費主體
內需放緩重新規劃市場
根據預測,未來數年美國的消費增長率將比過去十年的平均水平下降1.5個百分點至2%~2.5%,下降幅度達到40%。出口占GDP比重達35%的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占20%以上中國的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如紡織品、加工業產品等,隨著美國消費能力的減弱,必然會使中國的出口受影響,使國內經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放緩。
從全局市場看,中國的內需市場增長并不快,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國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多數居民不敢消費。國內消費的貢獻率為38%左右,仍遠遠低于其他國家,如美國的私人消費近年來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就一直保持在60%以上。所以說中國的消費者如果是在消費上一直舉步不前的話,服裝作為消費品行業的一部分,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對未來幾年中國消費品市場,包括對服裝市場的增長,慢慢會進入到一個瓶頸。
即使中國所有的服裝企業都不再生產服裝,那么現有的庫存也夠全國人民穿兩年的,那么面對如此情況,我們很多服裝企業必須尋找創新的空間,以期在未來發展中保持勢頭,找出相應的消費群體,對未來品牌的發展和市場的規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十大消費階層誰是消費主體
繼續在內需市場中尋找空間,就必須對市場有個清晰地認識,首先要了解社會階層的問題。
我們必須肯定,一個國家的品牌是否有它生存的土壤,要看這個土壤來自于基層的主要消費者是否有能力接受,并且是否有能力去給品牌提供生存的機會。一個重要表現就在老百姓對待消費的態度,對待品牌、產品等方面有自己的特定需求。從西方的經驗來說這個階層主要來自中產階級,中產階級是主要推動品牌消費,產品品牌化,甚至是品牌生存的重要階層。
承擔了眾多任務,在整個社會結構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的中產階級往往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真正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品。
而我國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的中產階級,中國現階段的人均收入狀況和財富集中程度比較畸形。據相關的報道,中國70%的財富集中在0.4%的人手中。在西方國家里,像美國,基本上是70%的財富集中在5%~6% 的人手上。但也讓我們看到另外一個消費群體的巨大潛力,這就是占據70%財富的0.4%的人群。
不同收入階層,不同社會結構的人,對不同的生活方式,往往決定了品牌所分配的社會群體。比如HUGOBOSS,它主要針對的是中產階級里的管理人士和一些社會菁英分子;比如LV、CD,他們針對的是社會上的高端群體,財富擁有者并且是高端消費群體,像ZARA、MANGO,他們針對年輕的社會基層的普遍消費群體,比如說學生、工作一兩年的年輕工作者,這些都是很明確的。因此我們在做品牌定位的時候不得不考慮到中國的社會階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