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萬套新軍裝 阿拉寧波生產
7月3日,解放軍三軍更換新裝。此時,激動的不僅僅是解放軍官兵,奉化愛伊美服飾有限公司全體職工也感到非常自豪。愛伊美公司董事長傅志存告訴記者,愛伊美作為9家軍隊服裝生產企業之一,此次為軍隊生產了24萬套07式軍官禮服和常服。6月底24萬套軍服發放完畢,從反饋的情況來看,一次性合格率達到97%。為生產軍裝放棄外貿
去年11月以來,愛伊美積極申請成為軍隊服裝的定點生產企業。經過審查、考核、試產之后,今年3月,隨著軍官禮服的批量生產,愛伊美正式被列為軍服生產企業,為軍隊生產16.5萬套軍官禮服和常服。今年4月,愛伊美又接到武警常服7.5萬套的訂單。這24萬套軍服交貨時間都是6月底。
“軍服的生產工藝跟普通西服差別很大,不能有絲毫的改動,每一條線、每一個邊都得按要求嚴格制作。”短短3個月的交貨期,董事長傅志存感受到了壓力,但能成為軍隊服裝的供應商,又讓他感到非常自豪和驕傲。為此,愛伊美放棄了近700萬美元的外貿業務,并投入了300多萬元引進設備,專門對技術工人進行了培訓。工人加班趕制新軍裝
愛伊美西裝車間的王靜入廠4年了,當她聽說能為子弟兵做軍服時,十分高興。她清楚地記得,3月16日做了第一批軍官禮服,當時有500件。7月3日,王靜在電視上看到了身穿新軍裝的三軍將士,她心里感到無比的自豪: “這里面有一些可能還是我親手上的袖子呢。”王靜的媽媽也自豪地告訴親友: “你們看到了新軍裝嗎?我們家阿靜給這些軍裝上過袖子呢。”
裁縫部的鄭雪女說,在做軍裝的這段日子里,愛伊美的員工累并快樂著。她現在仍然記得軍官禮服的褲子上兩條金黃色的褲絲帶很難做,如果做不平或走針不均,褲絲帶就會皺起來,影響整體的美觀。禮服的領子交接處的駁頭是最難的一道工序,全國幾家生產廠家的駁頭要做得一樣大小,每件禮服的駁頭都要與總后發放的標準紙樣重合才算合格。在為子弟兵趕制軍服的幾個月里,從工人到管理人員,加班是常事,也是自愿的事情。遠赴邊疆為官兵量體
做軍裝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量體工作。此次生產的軍裝需要運往新疆、西藏等地部隊,數量大、距離遠。為此,公司特別挑選了80名員工前往當地部隊進行量體,整整1個月才采集到了全體官兵的尺寸、番號、編號等數據。
愛伊美公司的傅國富帶領員工參加了量體工作。傅國富說,當地各種氣候條件與南方有著天壤之別。大家一早起床出發,坐了整整3個小時車,來到一個營地,只為了量幾個人的服裝,然后再驅車趕往別處,一天下來只能量25人。
駐守在青藏高原上的很多兵站都在海拔5000米以上。愛伊美的員工都生長在江南,來到高原地區后,身體出現了許多不適,個別人還出現了高原反應,晚上根本無法入睡。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堅持從一個兵站到另一個兵站去給子弟兵量體。特別是看到這些駐守在邊疆的官兵在惡劣的環境下默默奉獻時,量體人員們深受感動。
因特殊原因,一些部隊量體人員不能進入。在部隊的配合下,量體人員通過特殊的方法為子弟兵進行量體,如在某軍分區,部隊就為量體人員準備了大屏幕可視衛星電話,讓他們與那里的軍官進行了視頻交流,認真細致地告訴軍官們應該怎樣量體,還為軍官們做了很多遍示范,確保量體的尺寸準確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