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業為強國之路夯實基礎
走高端發展路線
零件業為強國之路夯實基礎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縫制機械產業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格局,零件產業逐漸發展壯大,同時也形成了一大批縫機零件制造企業。
然而,由于國內大部分零件企業所生產的產品技術含量較低、新品種較少,因此整個零件產業能級比較低,此外,隨著我國工業縫紉機產業不斷升級以及世界縫制機械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整機業對零件產品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縫制機械制造企業認識到零件對縫制機械產品生產的重要性。
目前,國產縫紉機零件以低檔次產品為主,但隨著我國縫制機械行業自動化程度的提高,縫機業對低檔零件品種的需求已呈飽和狀態。此外,由于高檔次機種的價格差異,及存在大量的配套需求,再加上眾多外資縫機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因此高檔次的零件呈現出了供不應求的局面,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國產零件在加工精度、工藝技術、內在質量的穩定性等方面都要跟上縫制機械行業發展的腳步。
提升國內零件產品技術含量及附加值,走高端產品發展路線,是實現國產零件產品持續、健康發展,以適應縫制機械行業整體發展需要的必由之路。筆者認為,我國縫紉機零件生產企業應從企業管理、生產工藝等環節著手,認真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提高裝備水平,確保高精度加工工藝
只有不斷提高零件產品加工的裝配水平,才能確保高精度加工工藝的實施,尤其應特別重視零件的熱處理后的精加工。為保持一定的位置精度、形狀精度應配置相應的加工中心、數字控制設備、數字顯示裝備等,以確保高精度產品質量的實施。
運用科學質量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穩定性
傳統的質量管理是經驗型的,事后檢驗型的,無法從根本上提高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因此眾多零件生產企業應該加強質量管理培訓,逐步推廣科學的質量保證體系。在生產過程中,零件企業應該以企業實際出發,同時以實現產品質量穩定性為目標,不斷提高操作人員的質量責任意識,嚴格質量管理制度,并從企業生產和銷售的各個環節完善質量管理工作,使產品的質量穩定性適應整機質量穩定性的發展需求。
實現小批量、多品種、高附加值產品生產
如今,“小批量、多品種”成為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產品生產的主流趨勢,這就要求國產零件產品生產組織應更具靈活性。從設備配置方面來說,小批量、多品種生產對設備配置要求較高,只有技術先進、價格昂貴的數字控制柔性加工設備才能滿足這一需求,因此提高工藝、設備技術是企業實現小批量、多品種生產的主要手段,也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當前縫制機械行業小批量、多品種、高附加值的產品生產的要求。
培養零件設計和生產人員
縫紉機零件企業的結構特征是企業規模小、人員小,產品復雜度較地,因此,企業內部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相對素質較低。隨著我國縫紉機產業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縫紉機零件企業內部人員的素質已成為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企業通過組織培訓來來提高零件生產企業員工的素質,不失為一個良策。加快技術和管理人員的培訓,是縫紉機零件企業發展的根本。
除此之外,零件生產企業還應該制定技術標準體系和檢測體系、加強電腦化和相關零件的配套生產等等。
目前,我國縫機業零件生產仍處于低水平的重復生產階段,產品生產的初級化導致零件生產企業規模越來越小,利潤卻越來越少。如何突破這一瓶頸,使縫機零件產業的發展跟上并推動縫制機械行業的發展,唯有更新設備和工培養優秀專業人才、開發出高附加值的零件產品,國產零件的生產走上高端路線,才能為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實現由“大”變“強”的目標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