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MA臨近 知識產權再成行業焦點
CISMA2007臨近 知識產權再成行業焦點
如今知識產權意識正在縫機企業中增長。
圖為臺州一家整機生產企業井然有序的生產車間。
知識產權上的糾紛,在世界范圍內其實是極為常見的一種問題。納入全球化國際競爭這個大范圍以后,中國的縫機企業在競爭中遭遇知識產權訴訟將是很難避免的事情。
中國的縫機企業必須認識到,以“知識產權保護”為內容的商業競爭將日益成為很多人常常使用的必選武器。全球化知識產權戰略將是中國縫機企業今后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重要課題。
距CISMA2007開幕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國內上千家縫制機械企業將參與此次盛會,中外企業同臺角逐的盛況必然會出現。但與此同時,相關的知識產權糾紛會不會出現?國內企業是否已經做好了相應的準備?一旦問題出現,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對此,作為展會主辦方中國縫制機械協會推出一項極為重要的舉措———在CISMA2007展會上將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辦公室。這一部門組成人員將全部邀請各相關專家參與,其主要任務就是提供與各種知識產權相關聯的訊息。各縫制機械企業在展會上遇到的與知識產權有關的問題,都可以與知識產權辦公室聯系,避免不必要的知識產權糾紛出現。這一舉措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符合目前國際慣例和通常采用的做法,對目前國內一些企業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預警作用。因此,中縫協的這一舉動是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知識產權上的糾紛,在世界范圍內其實是極為常見的一種問題。中國的縫紉機制造、銷售領域在納入全球化的市場競爭過程中,競爭對手們采用的無非是兩大策略:一是打著環保的旗號搞貿易保護;二是以知識產權為借口進行干擾。這里,國內縫企所積累的經驗并不多,對于知識產權方面的通常做法應該加以補課。
納入全球化國際競爭這個大范圍以后,中國的縫機企業在競爭中遭遇知識產權訴訟將是很難避免的事情。中國的縫機企業必須認識到,以“知識產權保護”為內容的商業競爭將日益成為很多人常常使用的必選武器,全球化知識產權戰略是中國縫機企業今后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重要課題。
認真執行標準保護自身
當企業遇到與知識產權相關聯的問題時,標準就成了一種保護自身的有力武器。
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一些縫機企業對于知識產權的了解仍然相對模糊。從過去遇到問題來看,遇到知識產權糾紛主要限于國內行業標準化建設的相對落后。事實上,我們所說的產品標準化問題,并不只限于表現在銷售環節上的作用,其更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當企業遇到與知識產權相關聯的各種問題時,標準就變成了極其重要的保護自身的有力武器。
目前,國內縫機企業在國際間所處的競爭地位正在日益上升,一旦問題出現,如能將知識產權訴訟消弭于無形之中,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那就是最大的勝利。但是,要想取得這樣的效果,縫企自身在講究技巧的同時,一定要有實力作為保證才行。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肖惠在一次針對縫制機械行業標準化建設的講座中,曾對記者表示,國內的縫制機械企業應該積極跟進國內市場上重要的應用型專利,在新技術、新領域之間進行積極地布局。對于整個行業而言,推動國家標準的建立,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中設置專利,并組建國內縫機標準專利池。這是國內縫企必須重點突破的領域,也是避免知識產權訴訟的一劑良方。
“更好地利用產品標準,變被動為主動也是一種很好的途徑。”日前,在中捷公司舉辦的未來五年企業發展研討會上,董事局主席蔡開堅的一席話頗具有代表性。他在會上談到中捷技術研發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時,舉例指出:“日德等國研發的產品雖然略勝于我們國內產品,但我們沒有必要去迷信那種所謂的權威。我就不信,他們的產品終究沒有瑕疵,就沒有漏洞?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沒有瑕疵的東西!”
蔡開堅的話其實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一個道理:勇于解剖別人的東西,用我們的智慧和能力找出它們的不足,用我們的標準來鉗制或超越別人的所謂先進,這是目前整個縫制機械行業應該充分考慮的問題。
充分利用國內已有的成熟專利
最大限度地降低專利風險,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就是積極運用國內一些相關專利。
事實上,國內不少研發機構在這方面可以給我們提供相關專利。例如,有關機械方面的專利研發能力,國內具有很強的實力。以“機械過熱保護裝置”為例,目前許多整機和零部件生產廠家都在積極研發,其中所投入的精力和財力也相當巨大,但依然還有不少企業在技術攻關上碰到了阻力。對于機械過熱保護裝置技術,熟悉專業研發機構的人幾乎都知道,許多技術在國內已經相當成熟,并且具有國內專利。這種技術解決的主要是機械在連續運行時出現斷油(潤滑油)、斷水(冷卻水)、機械疲勞故障等,出現的超溫現象直接威脅機械設備安全時,馬上停止該設備,確保設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p制機械行業作為應用領域,在電動機、傳動機械、變壓器等相關配套裝備中是很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