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服裝業將遭遇洗牌壓力
海關總署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1~6月份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金額735.3億美元,同比增長17.4%。而2006年上半年,全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總額626.1億美元,同比增長24.4%。
受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等影響,今年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幅度明顯比去年同期有些回落,專家預測今年下半年增幅將進一步放緩。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昨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服裝等產品從本月1日起出口退稅率下調,不少企業在4月份聽到稅率可能調整的風聲后已開始搶關出口,持續幾個月的搶關出口拉動了上半年紡織品服裝出口,而去年上半年是正常出口,但剛出爐的數據顯示依然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幾個百分點,可見今年紡織品服裝出口受多種因素影響形勢并不太樂觀,下半年增幅有可能進一步回落。
中國第一紡織網總經理、資深分析師汪前進則認為,紡織服裝整個行業的毛利潤為10%左右,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已累計升值8%,下半年有可能進一步升值,加上服裝出口退稅的調整,下半年將可能出現出口企業所能承受成本的臨界點,整個行業將面臨重新洗牌,屆時相當數量的中小型企業將因此被淘汰出局。
6月18日五部委聯合發出通知,規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調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涉及紡織業相關產品主要有皮革、服裝、鞋帽及粘膠纖維等產品。其中服裝出口退稅率由13%調整至11%,粘膠纖維由11%調整至5%。
“人民幣升值,以及出口退稅下調,加上中歐紡織協議今年年底到期形成下半年對歐出口不明朗等諸多原因,下半年紡織服裝出口企業面臨更大挑戰。”曹新宇說。
汪前進認為,他個人預測今年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15%,而今年上半年的出口增長比預期高。在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下調的巨大行業利空面前,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同比較大增長,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是比較特殊的。
汪前進認為這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方面是春節的滯后效應,導致2月份的出口數據同比有大幅提升,同比高達71.14%,大大轉移了原本屬于3月份的出口金額;另一方面是紡織品出口退稅下調的預期使得企業搶關出口,又導致6月份出口同比大幅增加。為減少退稅降低造成的收入減少,企業搶關出口使得6月份單月紡織品服裝出口162.5億美元,同比增加24.5%,僅次于特殊原因大增的2月份。
汪前進預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下半年將出現一定的增速回落,估計增速在10%~12%,全年增速大約為15%。
昌秀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昌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因這幾年出口形勢大好而轉為全部做服裝外單,但近一兩年利潤從原來的每件5~6元下跌為1~2元,出口單價已接近成本。現在企業壓力很大,正準備重新轉入內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