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運激光自主創新追國際“巨人”
買得來技術買不來成長過程
用激光設備來制衣縫褲,在面料上鏤空雕花,這種工藝制作出來的服裝質量精細,花樣翻新。10年前,這種技術還被國外壟斷,其設備國內難見幾臺。而今,武漢金運公司的產業轉型打破了這種格局。目前,該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正不斷擴展。
上世紀90年代,當金運公司決心發展紡織激光技術時,國內沒有同類廠家,其核心技術則被意大利、德國壟斷。“是不是買他們的技術來做?”公司有人想站在巨人的肩上尋求發展。
“過程是用錢買不到的,研發的過程是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公司負責人梁偉斷然否定了買技術、做加工的發展模式。很快,一個20多人的研發專家團隊成立。經過近一年的摸索,金運第一臺服裝裁剪機成功問世。由于設備性能好,價格比進口的便宜,金運激光很快在華南市場叫響。
但紡織服裝制造流程中工藝花樣不少,僅僅一個裁剪機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2003年,在青島一次紡織機械展會上,韓國永元運動服裝公司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滑雪服、潛水服的嚴密性如何提高?由于傳統工藝是用手工剪刀或機械電剪來切割布料,切口粗糙,膠合時容易出現縫隙,這也因此成為一個行業難題。金運承接了這個課題,在原有技術基礎上開發出了一種無縫黏合的布料推板,用激光切割替代電剪,得到永元的認可。很快,上游生產布料膠合設備的高達機械、青島羅元機械等廠家,主動要和金運結盟,將自己的產品和金運激光推板一起上市出售。
通過不斷升級技術,提升設備軟硬件,市場也不斷擴大。目前,金運公司已獲得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近20項。
近幾年,該公司的出口市場也實現快速穩定增長,在東南亞和中東市場,年均增長率高達200%。截至目前,金運紡織激光產品已出口美國、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點評
技術創新的過程,是一個致力于不斷長大的企業的必由之路,盡管這條路走起來十分辛苦和艱難。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必須有自己獨特的攻防之器——自主的知識產權,這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種核心競爭力,僅僅依靠買技術或想通過“市場換技術”是得不到的,如果不把立足點放在自主創新上,只能落入“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怪圈。溫家寶總理在全國科技獎勵大會上特別強調:“真正的核心技術是錢買不來的,只有擁有了重大的科技創新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才能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國際地位和尊嚴。”
金運激光的經驗還告訴我們,任何市場都不是天衣無縫的,關鍵是通過技術創新去尋求突破口,從而開創屬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但是這種自主創新,并不是要把自己封閉起來,一切從頭開始,搞低水平重復研究。在研發過程中,還要注意充分利用世界各國專利文獻信息,提高研發起點,真正的站在巨人肩上尋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