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衣行業發展態勢分析(上篇)
前幾天,在某知名內衣公司任職不到一年的營銷負責人帶領幾名骨干集體跳槽,又一次讓我感到內衣行業(主要指大內衣)的浮躁。綜觀行業現狀,忽悠聲不絕于耳,價格戰硝煙彌漫;品牌營銷紙上談兵,職業經理人跳槽頻頻;工廠里唧唧復唧唧,商場里喳喳又喳喳;廠家困惑,商家迷茫-------
總之,當今的內衣行業現狀是南北割據,兄弟相殘,少有英雄射大雕!
不管怎樣,機遇大于挑戰,行業總是要發展的。洗牌期總有結束的一天。那么,洗牌期什么時候結束?誰將勝出?誰將被淘汰?經銷商將作何選擇?行業新機遇又在哪里?筆者在此做一些粗淺的分析,供參考,討論。
一.制約內衣行業發展的五大因素:
品牌營銷水平不高,大部分公司還是停留在產品營銷階段
品牌是策略、資金和時間壘起來的,三者缺一不可。品牌營銷是以賺取品牌的附加值為第一目的,是出售產品價值,需要構建完整的營銷體系,需要與品牌定位相符的產品組合和價格體系,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作保障。而產品營銷是以賺取產品價格差為直接目的,關注的是產品價格,對人才的要求不高,靠產品的性價比取勝,價格戰是常用的市場競爭手段。現在內衣公司90%以上在進行產品營銷。
上圖是《產業經濟學》里著名的“微笑曲線”
從上圖可以看出,品牌的附價值遠遠高于銷售的附加值。內衣行業的資源過于集中在加工制造這一最低端產業環節上,高附加值的研發和品牌營銷明顯不如其他行業成熟。
所以,內衣界人士微笑的人很少,苦笑的卻很多!
產品設計開發能力不足
現在內衣公司的產品開發還是停留在面料組織結構、版型設計和加工工藝的優化上,在產品視覺設計方面關注不夠。也就是說,技術活兒多,藝術活兒少。視覺設計包括色彩選配、款式設計、花型創意以及縫制工藝的藝術化處理。今年,一些時裝設計師開始將國際時裝設計理念帶到內衣領域,其效果如何?值得關注。
需要提醒的是,要想產品款式和色彩豐富,產品銷售額必須在一個億以上。銷售總量太少,很難使產品色系很豐富,否則,要么形成庫存,要么斷色斷碼。
銷售季節太短、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四季化
多少年來,內衣價格戰硝煙彌漫,各商家拼得頭破血流。其根本原因是內衣的銷售季節太短。廠家眾多,產品同質,銷售集中,價格戰在所難免。只有產品四季化,終端生動化之后,才能避免全面的價格戰。
產品四季化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在產品設計、產品生產(品控)、渠道管理、品牌提升等方面形成系統優勢。目前,大多數內衣企業還不具備產品四季化的現實基礎。
資源整合能力不強
任何一家公司自己的資源是有限的,但是資源的整合能力可以是無限的。企業規模突破億元后,整合資源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品牌商和生產商之間,生產商和生產商之間,品牌商和渠道商之間,不同的產業鏈之間,江浙的保暖內衣和廣東的常規內衣之間,都有資源整合的必要與可能。
整合的方式有三種,第一是全面合作,相互參股,并肩戰斗;第二是針對行業內優勢資源簽訂排他性協議,確保對上游資源或下游資源的壟斷;第三是對稀缺人才或信息資源的整合。強強聯手和優勢互補是資源整合的原則。
資源整合好之后,更為重要的是保證資源的放大效應。資源的放大是要通過人去實現的,資源也要人去激活,否則是不能增值的。在這個時候,考驗的是老板的團隊建設能力。所以高層次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是團隊的競爭,是老板思維方式和團隊建設能力的競爭。產品競爭和價格競爭是低層次的競爭。
農村市場開發不夠
當前,新農村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的戰略。新農村的面貌在不同地區會有不同的表現。重新構建農村的商業體系勢在必行!
去年10月23日,溫家寶總理在江蘇省主要領導的陪同下,視察了蘇果超市清涼門社區店,并鼓勵蘇果超市滲透到鄉鎮去。這向外界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中央在扶持農村商業體系的建設。這樣的信息對于年銷售規模達到180億元,網點總數突破1500家,安排城鄉就業人員達5萬多人的蘇果超市是一個發展機遇,對于內衣行業也是一個發展機遇。
如何讓9億農民兄弟穿上物美價廉的內衣,是全行業的共同課題和共同機遇。經銷商的機遇在農村網點的開拓,廠家的機遇在農村市場繁榮之后所帶來的巨大發展空間。
希望的田野是廣袤的,財富機遇就在眼前。在中國,不缺少財富,但缺少發現財富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