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風潮再起 創新型企業最受青睞
無論是PE(私募股權投資)還是VC(風險投資),當下刮起的一股投資風潮不容小覷。不久前,在第十屆北京科博會金融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峰會上,派克蘭帝憑借在童裝行業領先的創新商業模式,獲得了“2007中國十佳最具PE投資價值的高成長企業”這一殊榮。
“盡管如此,很多投資者對傳統行業仍不十分了解,而是憑經驗去推測,認為哪個企業大哪個就會成功,目前資本市場還總是用看IT的眼光看待傳統企業。”派克蘭帝有限責任公司總裁羅建凡感慨。
傳統行業重獲重視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發布的《2007年第一季度中國創業投資研究報告》顯示:2007年第一季度私募股權在中國的投資金額按由多到少的順序依次投資于如下行業:傳統行業、高科技行業、生物醫藥、服務業和廣義IT。IT行業在總的投資案例比例中繼續下滑至50.7%,而去年同期的這一數據是66.7%。據統計估算,目前活躍在內地的PE基金,大約在100億-200億美元之間。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消費結構升級以及傳統行業的提升,很多人相信,未來中國將會出現國際性消費品牌,這可能成為了投資商們“一擲千金”的重要動力。
記者了解到一套“敏捷服裝報價系統”獲得了海外風險投資商的關注。該系統是一種結合了CAD技術和電子商務的全新平臺,企業接到訂單意向后,可以不經過打板、放碼、排料、做樣衣等繁瑣步驟,在5分鐘內便可確定報價,提高了勞動效率,節約了成本,抓住了商機,而傳統的報價時間一般在3至5天左右。這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報價系統在深圳舉行的第八屆中國風險投資論壇獲得海外VC的青睞,決定向其提供2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從種種跡象中我們或許可以看出投資商新的著眼點究竟在哪——傳統行業中具有創新性和發展潛質的企業將可能成為他們的新選擇,當然包括了具備這一特征的紡織服裝企業。
投資“一個巴掌拍不響”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由于很多傳統行業未引起風險投資的足夠重視,因此介入成本非常低,風險也相對較低,一旦通過風投將企業壯大,其投資回報將遠高于高科技行業。在同樣周期內,傳統行業的回報率平均在40倍左右,而高科技企業只有5-20倍。可以說只要選準項目,無論對投資人還是對傳統行業的企業來講應該可以實現雙贏。
但即便如此,資本市場與民營服裝企業實現完好對接的成功案例也為數不多,因為合作是雙方面的。而目前的情況是:一方面大部分服裝企業面對投資還缺乏足夠的勇氣,“大多數服裝企業從來就沒有這方面的設想,更何談改革商業路徑,成為風險投資的‘獵物’,”資深戰略顧問劉文選對記者說,“風險投資會被諸多傳統行業的創業者拒絕還是由于人的因素,IT行業與風險投資的順利對接是因為大量創業者的留學背景。而在傳統行業,投資者面對的大多是中老年企業家,他們對投資、上市并不十分了解,況且很多服裝企業都是家族企業,當企業做到一定規模時,家族式的大家長也普遍不愿接受投資人所要求的在財務管理以及職業化人才引進等方面的‘掌權’。”
另一方面,即使傳統行業“情愿”與資本市場進行對接,也只有一部分企業擁有引進資本的能力。投資并不是單方面行為,而要“你情我愿”。投資商對于被投資企業也有相當嚴格的條件。聯想投資總經理陳浩曾談到,“風險投資本身就是看得多投得少,我們每年看600—800個項目,但最多投資10個,況且傳統企業區域分散的特點增加了投資成本和難度。”
當PE、VC攜帶巨資來到市場,他們將以什么作為投資標準呢?劉文選介紹,首先要看整個產業的背景,看這個行業的市場有沒有給企業提供足夠大的增長空間。市場選定之后,會進一步考察團隊,看團隊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能力以及管理層有沒有長遠的眼光。此外商業模式也歷來被所有投資商看中,企業必須要總結出一個能夠吸引投資商的商業模式,包括這個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市場有多大,很多商務模式并非首創,那么你有什么絕招?
“要想獲得投資商的垂青,服裝企業還是要勇于跨出自己的圈子,創新技術、創新經營、創新模式,用傳統+創新的形式吸引投資。”劉文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