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轉專業方向可突破晉升瓶頸
6月企業年中小結,新一輪的裁員風暴即將來臨。大小企業都在提高效率上面下功夫,那些低效、混日子、這山望著那山高的職員將面臨一場大規模的淘汰賽,而那些能夠主動應變,從自身尋找問題,首先讓自己經歷痛苦蛻變的人,將會在風云變幻之中得到更多的機會。
據調查顯示,每年6——8月,企業動蕩期企業中仍有23.5%的職業人會得到更大的平臺,更多的機會,他們在動蕩中獲得晉升,或者企業裁員后將他們的薪水提高30%。
疊加崗位競爭力 適時出擊
案例:
Mona畢業后就做起了銷售,在一家電子商務網站。他是比較愿意和客戶接觸,擅長與人打交道的。做了3年后,建立了一批穩定的客戶,這樣即使他每個月的業績不是很好,老客戶的后續服務也可以為她提成。事實上那些穩定的客戶形成了她的“資本”,靠著“收租”就不愁薪水。所以,她開始有些消極怠工,在處理任何事情上都變得沒有方向,工作也不再積極。她也想改變這種懶散的現狀,但無奈就是提不起精神,沒有熱情和興趣。
專家建議:
職業周期達到一定年限,不能突破的原因有很多,找到最主要的問題,也就是起主導作用的癥結,才可能達到事辦功倍的效果,否則盲目跳槽或轉型可能跳錯或轉錯,使競爭力受挫。Mona在原有銷售經驗的情況下,疊加進市場工作經驗,在市場營銷的各個領域都做足、占全,競爭力模塊得到完善。但是,不是所有的人疊加臨近領域的崗位經驗都可以,有的可能造成重復浪費,所以選準領域和時機最重要,關鍵是時間的拿捏,看你是否到了該跳該轉該疊加的時候。
氣質不妥變被動為主動
案例:
Ivy,電子商務大專,后考取了會計證,畢業后一直做會計工作。她是個慢性子,細致認真,所以工作一直很出色。但是她對會計的薪水很不滿意,每次看到朋友做銷售,一次提成差不多是她一個月的薪水。她十分羨慕。所以,在朋友的介紹下,她去了一家企業做電腦銷售,開始的時候沒有經驗,一個月沒有提成的話,薪水少的可憐。但是她相信,憑著自己的努力,別人能做到的,她也可以做到。而且她平時買了許多提高銷售技巧、能力的書籍、光盤。在近兩年的時間里,她也拿過一些高提成,但基本上都是每天累的要死,不斷的克服自己的厭倦和自卑,薪水極不穩定。她開始后悔,但如果回去做會計,專業知識都忘得差不多了,重新學習有必要嗎?繼續呆在銷售行業,也讓她力不從心。
專家建議:
光憑興趣和金錢去衡量工作的價值,對個人職業發展沒有益處,很多人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是輪到自己去做某個工作的時候,總是陷入極端的境況而不自知。有時候,堅持和執著可能讓人離正確的道路越來越遠。在現代競爭環境下,時間就是競爭力。職業成長周期內沒有積累足夠的經驗和發展資本,高薪和晉升無從談起。因為企業永遠是為你的競爭力付錢。
每個人都希望晉升加薪,都希望有一個發展前途的工作,但是沒有一勞永逸的工作,只有一勞永逸的競爭力,提高職業人的競爭力是首要關鍵。當你發展中遭遇挫折,及時的轉移方向,不鉆牛角尖,并懂的轉彎的“藝術”,為你的職業生涯順暢發展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