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
本報與省教育廳、浙江在線聯合舉辦的主題為“請讓我來幫助你”報網互動論壇直播,昨天舉行第二場——
近兩小時直播,吸引了4萬多人參與在線討論
直播結束后,同學們與嘉賓交流求職經驗。
直播嘉賓:
省教育廳學生管理處處長、高校畢業生就業辦公室主任 周加敏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招生與就業指導處處長 蘆京昌
浙江理工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 蔣肖波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應屆畢業生 梁耀奇
浙江工業大學應屆畢業生 韓軍
時而洗耳恭聽,時而熱烈討論,求職話題搭準了大學生的脈搏。
1月9日下午2時,浙江理工大學直播廳。來自該校及中國計量學院、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等6所在杭高校的200多名學生,圍繞“怎樣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與嘉賓、同學展開熱烈討論。
許多參加過首場報網互動直播活動的大學生,今天又趕來了,生怕落下這一場。今天的直播中,嘉賓席上就座的不僅有省教育廳學生處的負責人和有關高校就業指導處的老師,還有已經找到工作的應屆大學生。他們或循循善誘,告知大學生應取的求職態度與技巧,或與場內外大學生分享求職成功的點點滴滴,充分吊起了場內外大學生的“胃口”。場內笑聲、掌聲不斷,場外在線提問一個接一個。
參與互動活動的大學生還自編自演了求職故事,請臺上嘉賓點評,從中汲取更有效的求職技巧。
近兩個小時直播,吸引了4萬多人在線參與討論。直播結束時,不少場內大學生仍圍住嘉賓不放,請他們為自己遇到的實際困難答疑解惑。
認清形勢——
認真對待每一個求職機會
根據來自教育部門統計數字,今年我省高校本科和高職高專畢業生同比都呈大幅上升。與此同時,全社會就業和再就業的壓力也比較大,勢必影響到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所以總體上講,高校畢業生就業不容樂觀。
不過,省教育廳學生處處長、高校畢業生就業辦公室主任周加敏又報出了一個讓人心寬的數字——近年來,浙江的民營企業每年接收高校畢業生都超過總數的60%。可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選擇到民企、到基層就業。
周加敏特別指出,現在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時代,大學畢業生更廣闊的舞臺在基層,同學們應當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只有準確定位,找到跟自己的能力、知識、技能比較匹配的崗位,實現就業應該不難。
“很多同學在擇業的時候,有四個一點,叫做‘工資高一點,獎金多一點,待遇好一點,離家近一點’。”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就業指導處處長蘆京昌用這樣一段笑話作了開場白。他與很多同學聊天的時候都會聊到這“四個一點”,但是他非常明確地告訴各位同學,要完全做到這“四個一點”是不可能的。求職一定要從基層做起,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從基層起步。蘆京昌忠告大學生,先就業,再擇業,后創業,這是一條普遍的規律。
生活隨時會出現一些信息,而這些信息的背后可能就隱藏著巨大的機遇,學校和學生都不要輕易放過。這些天,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正與有關單位洽談一筆大定單,目標是三年后為用人單位輸送成百上千的地鐵專業人才,而這一筆定單的“靈感”來自即將動工的杭州地鐵工程。
浙江工業大學英語035班學生韓軍,則對自己的應聘經歷有感而發。對于任何一家發來面試通知的企業,他都不會挑三揀四,比如哪些企業太遠了,哪些企業薪酬不高。最遠的一次,韓軍跑到蕭山去接受面試,來回花了8個小時。當然,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他已經與省土畜產進出口公司順利簽約了。
認清自己——
我喜歡做什么?
我能夠做什么?
我是誰?我喜歡什么?在喜歡的基礎上我能夠做什么?
這是浙江理工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蔣肖波送給大學生們的三個問題,他一再強調自我定位的重要性。大學生首先要認識自己,然后再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否則,只會到處碰壁。
有意思的是,在隨后的一個環節中,浙江理工大學的學生現場表演的一個短劇正好印證了這種說法。劇中的這位大學生盡被招聘信息上的“月薪三千”、“年薪10萬”所吸引,根本不考慮自己是否干得了,散發了10多份簡歷卻有如石沉大海。
“廣撒漁網,還不如選對池塘釣大魚。”蔣肖波形象地點評道。對于這種定位不準的毛病,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應屆畢業生梁耀奇感觸頗深。
由于學習成績優秀,老師和同學曾勸梁耀奇將來從事技術工作,于是他在學校的實驗室里整整做了一個暑假的研究工作,等到開學時幾乎“崩潰”,才發覺這樣的工作根本不適合自己。后來他進了一家公司實習銷售助理的崗位,終于找到了“感覺”:自己更喜歡也更適合干與人打交道的銷售或者技術服務工作。經過努力,他已經與恒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就業協議。
有過親身經歷,梁耀奇誠摯地提醒自己的同齡人,要圍繞自己的價值觀,想清楚自己喜歡做什么、能夠勝任什么。
認清對方——
有備而去才能脫穎而出
在今天的直播現場,大學生表演的另一個短劇引得場下笑聲四起。一位大學生前去一家公司應聘,卻絲毫不在意衣著談吐,還當著考官的面翹起了二郎腿。對考官提出的問題,常常一問三不知,雖然學習成績優異卻最終落選。
“基本禮儀、對話技巧一點都沒有,這給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好。”周加敏點評說:“你還得要了解對方的情況,包括企業文化,讓對方感覺到你對他的企業感興趣,這是非常重要的。”
韓軍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求職小竅門,他每去一家公司應聘,就在簡歷第一頁寫上對方公司的名字。雖然只是一個細節,卻流露出他的細心和誠心。
與眾多高校畢業生一樣,韓軍也曾為找工作四處奔波,但他面對競爭者時,善于展現與眾不同的“亮點”。有一回,面試官在臺上侃侃而談,其他應聘者不停點頭,韓軍卻委婉地打斷了面試官的講話,指出他講話中不夠妥當的地方。隨后,他贏得了第三次面試的機會。
“事實上,面試從你接到通知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蔣肖波提醒大學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詳細了解用人單位的相關信息,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應聘過程中需要掌握的技巧有很多。蘆京昌舉了個例子,現在的求職簡歷幾乎全部是電腦打印的,看多了讓人“審美疲勞”,這時突然出現一份手寫簡歷,會讓人如獲至寶。“比如個人經歷、社會經歷等,不如用筆來寫,這也是一種誠心的表現,很可能會改變你的命運。”蘆京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