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向國際紡織服裝強市邁進
最近,福建省石獅市審議通過了修改后的石獅市紡織服裝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2010年產值達到366億元
“十一五”期間紡織服裝仍為石獅市的主導產業。《規劃》經充分論證后,制定出“至2010年產值達到366億元,年均增長率13%”的產業發展目標。期間,紡服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53%,其中服裝業和紡織業的產值占全行業產值的65%和35%。
此外,石獅市還將發展規模以上企業1000家,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10家以上,培育12家銷售額超50億元的大企業;在國內外證券市場上市5家;新增中國馳名商標5枚以上,中國名牌產品5個以上,中國出口名牌產品5個以上。
完善產業鏈 推動行業提升
“十一五”期間,石獅市將優化服裝主業,形成配套完善、專業化分工明確的服裝企業群。創造高附加值產品,強化產銷整合體系,建立服裝流行時尚設計中心,以技術差異化、產品設計化、產業全球化、企業電子化和品牌化等“五化”策略,使石獅成為中國休閑服裝產業中心、亞太地區休閑服裝產業基地和休閑服裝品牌之都。同時整合化纖、紡織、染整、輔料上下游產業資源,有序開發產業用和裝飾用紡織品,延伸產業鏈,形成紡織服裝產業集群。
在紡織面料方面,石獅市將實施名牌戰略與龍頭企業帶動相結合,引進先進技術和新型設備,以提高原料差別化率為重點,以開發高檔面料為突破口,提高纖維、紡紗、織造和染整技術。同時加大天然纖維、綠色纖維和差別化纖維為原料的中高檔產品的比例;注重面料后整理功能性、舒適性研究開發,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優化產品結構。
“四園三場三區”的產業布局
《規劃》以合理控制建設用地和促進產業按行業定向集聚為原則,將石獅市紡織服裝產業布局為“四園三場三區”。
“四園”為石湖工業園、靈秀服裝工業園、鳳里童裝園、錦尚紡織園;“三場”為石獅服裝城、鴛鴦池面料市場和塔前服裝輔料市場;“三區”為錦尚集控區、大堡集控區和伍堡集控區。
“十一五”期間:“靈秀園”尚余的2000多畝土地將陸續投入開發建設,用于發展服裝產業;“鳳里園”正建設103畝的童裝基地,建成后將進一步鞏固鳳里作為國內三大童裝生產基地之一的龍頭地位;“錦尚園”擬投資建設紡織工業園,規劃面積232.21公頃,建設以發展紡織服裝為主導、集科研開發為一體的現代化新型紡織項目區。同時,石獅服裝城將建成為亞洲最大的服裝物流配送中心之一,年經營額超百億元;鴛鴦池面料市場將以建設“國際紡織展貿中心大廈”為契機,繼續做大做強市場規模,提高市場外銷比例;塔前輔料市場應加大對市場內經營店面的整合,形成規模發展。“三區”則以加大集控區內企業的技術改造力度為主,進一步控制污染物排放。
力助企業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
《規劃》還把堅持自主創新和推動產業升級放到了重要位置,在政府方面,強調要注重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建立設計研發、產品檢測、信息發布、流行時尚和教育培訓基地等中心,使石獅已形成的紡織服裝名城功能更加完善齊全。
同時引導企業從模仿到自主,從工廠到市場,從貼牌到創牌,從加工到設計。通過技術創新以及規模效應降低成本,重點開發高檔精品,擴大個性品牌,從而提高產品附加值及市場占有率;采用產品差異化、市場差異化策略,爭取在更細的專業分工中取得市場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