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降低利潤 紡織企業的主營業務是進是退
近日,中捷股份發布消息,已將公司所持的上海中捷縫紉機有限公司53.33%的股權轉讓出去,轉讓后,公司不再持有上海中捷股權。
據了解,這次調整的主要原因在于上海中捷的主營業務凈利潤率下降,對中捷股份的盈利貢獻逐步減少,因此中捷股份轉讓了上海子公司的股權。
中捷方面稱,這次子公司股權結構的調整,體現公司產業布局的安排,公司的主營業務產品結構將得到優化,有利于公司長遠發展。
優化產品結構在技術研發和創新上下功夫
從中捷股份發布的公告來看,上海中捷2006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97.32萬元,凈利潤77.57萬元,僅占中捷股份當期凈利潤的0.58%,而在2004年和2005年,該份額分別為3.9%和3.34%。這也就意味著,上海中捷連續三年來對中捷股份的貢獻值在逐年降低。
“由于縫紉機行業是勞動力密集型行業,而上海的人力成本和運營成本相對又比較高,上海中捷原來技術領先的平縫機也由于國內企業大量生產而使該類產品失去了競爭優勢,因此上海中捷這兩年來經營狀況欠佳。母公司轉讓上海中捷的股權后,會運轉得更加輕松。”中捷股份證券事務代表姚米娜表示,整合公司資源,優化公司組織架構,及時調整主營業務產品結構將更有利于公司的發展。
這次調整后,中捷股份將逐漸把對公司主營業務貢獻不大的產品轉移至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的江蘇和浙江生產基地。“毛利率較低的產品將在公司的地位得到弱化。我們的目標一直很明確,就是做大做強我們的主業。我們的上市公司主要收入利潤來源一直是工業縫紉機。”姚米娜這樣表示。
基于優化產品結構的目的,中捷股份近幾年在技術研發和創新上花了不少精力,在電子控制、特種機的研發上取得了新突破,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微油潤滑平縫機項目進展也很順利,這使得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在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比例提高,增強了產品的盈利能力。據了解,2006年公司整體毛利率較上年提高了1.59個百分點。
利潤降低部分企業舍棄主營業務求生存
實際上,公司面臨主營業務利潤下降的困境,絕不只上海中捷一家。
近來行業內風傳部分縫制設備企業要“出賣”原有在縫制領域的產品項目,而轉行投資其他領域,這種資本出逃行為的一個深刻背景正是利潤的持續走低。
不少企業把利潤走低的原因歸結于國內縫制設備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及行業本身的相對不景氣。而近年來國內原材料、人力成本的顯著上升,也助長了企業對行業前景不看好意識的彌漫。
在這種風氣下,部分企業紛紛擴大公司產品經營范圍,甚至涉足原本相當陌生的房地產、物流、基建工程、信息化等相對利潤比較高的行業,使得主營業務縫制設備項目一再弱化,現在不少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及利潤與其他非主營業務收入及利潤的比重呈畸形發展,并有愈演愈烈之勢。
張老板原本一頭扎在縫制設備這個領域干了六七年,積累了不少資源,但半年前他看到當地的房地產發展得非常紅火,而且外界盛傳的房地產暴利讓他心動不已,他便拿出了公司三分之二的資金投入房地產行業。張老板說,他對縫制設備行業還是有感情的,但是為了生存,他不得不找更有利潤的項目來投資,至于原來的主營業務是否會受到沖擊,張老板表示只要能賺到錢,主營業務比重小一點,也不能說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