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讓織里的縫紉機轉得更順
湖州在線訊 織里,全國著名的童裝生產基地,上千戶的童裝經營者,推動著當地經濟的迅猛發展,而織里供電營業所維運班的員工們,他們用自己的汗水和團隊的齊心協力讓那里的縫紉機轉得更順,讓那里的居民用電更穩。
8月22日,當記者見到織里供電營業所維運班班長鄭偉的時候,他剛結束24小時的值班工作,盡管經過了一個通宵的忙碌,但從他工作時的言行舉止卻很難發現有絲毫的倦怠。“我們班共有12名成員,因為這幾年織里經濟發展很快,用電需求大,我們的工作量也大了不少。”一開口,鄭班長就給記者露起了家底,該班負責織里范圍內共計400多公里長的49條線路的運行維護工作,涉及城鎮公用變283臺、專用變534臺、農村公用變425臺,供電設備日常運行維護工作任務很重。特別是當地童裝行業的發展,對用電的需求更甚其他地區,加上童裝業主的作息時間往往從中午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三四點,搶修工作更為辛苦。據悉,他們在最多的一天里處理了100多個故障搶修點,搶修人員往往剛結束一處搶修就得奔赴下個地點,通過兩個班組的接力搶修,直到次日凌晨才能結束全部任務。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作為班長,從事電力工作長達15年的鄭偉,工作至今始終戰斗在維運這一崗位上,經驗豐富不說,每當有故障搶修總會沖在第一個。“8月某日晚上7點多,太湖線遭雷擊斷電,東到義皋西到諸溇范圍內5000多戶居民用電受到影響,知道事故后的班長馬上帶著人就趕去了。”維運班的柏衛平為記者回憶到,受大雨影響,搶修車無法直接開到現場,鄭偉和其他兩位班員扛著80公斤重的電線步行前進,身上的衣褲全部濕透,經過近3個小時的搶修,當晚10點半,線路供電恢復了正常,而三人早已精疲力盡。
采訪發現12名班員對待工作的態度都很認真,班組的凝聚力和兄弟友情格外強。家住湖州的胡小衛,是該班的一名老員工了,6年里,因處理緊急搶修,工作到凌晨也是常有的事情。8月1日,東兜村生姜壩變由于用電負荷超載,發生了燒毀,中午11點,胡小衛和同事完成了搶修工作,可當晚10點,變壓器再次燒毀。據悉,當天共有4臺變壓器燒毀,活很密。而忙碌了一天的胡師傅等人早已疲憊不堪,但還是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如果當晚修不好,對老百姓的生活肯定會造成影響。”聯系需新裝的變壓器、重新安裝……第二天凌晨1點,當地居民家的電燈重新亮了、空調轉動了……
據悉,為了不加重其他隊員的工作壓力,有隊員連值多個夜班,卻從沒有過一句怨言。“我們的班組很團結,彼此間建立了深厚的兄弟情誼,都會為對方考慮,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鄭偉告訴記者。正是這樣的班組,多年來得到了上級的一致認可,青年文明號等榮譽數不勝數。
記者了解到,如今織里正值“三合一”整治,維運班的工作量就更大了,但采訪中班員們都向記者表示,盡管工作很累,但看到那一臺臺縫紉機順暢地運轉,聽到居民一聲聲“辛苦了”,心里的累就都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