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策逆轉強化華經濟偏快勢頭
美聯儲出人意料地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削減50個基點,從目前的5.25%降至4.75%, 不僅扭轉了自 2004年以來的加息趨勢,而且其力度之大出乎市場意料。
從市場面上來說,可以稱得上是一次對美國市場的沖擊,從一定意義上也是對全球主要市場的一次沖擊。其對于目前中國宏觀經濟及現行政策效果,將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也值得留意。
今年以來,美國一些經濟學家預計美國經濟今年底會進入衰退,比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格林斯潘,他預計進入衰退的概率是30%。次債危機今年初開始顯露征兆,下半年危機暴發以來,衰退的可能性增加了。譬如還是格林斯潘,將其衰退的概率調高至50%。
在美聯儲杰克森洞(Jachson Hole)年會上,一些經濟學家把房價直接與貨幣政策聯系起來,認為聯儲在制定貨幣政策時,應該把房價的變化作為一個參考因素。在泡沫和加息的雙重作用下,美國房價下跌導致數百萬個經濟狀況不佳(不能排除還有大量的地產投機者)的家庭因無法支付房價而破產。下降的房價使發放房貸的金融公司資產負債表惡化,其房貸支持證券的價值迅速下跌,而投資這些證券的金融機構,包括對沖基金、退休基金、保險基金、教育基金甚至各種政府托管基金蒙受巨額損失。
房屋貸款公司的高杠桿是其通過分散風險盈利的主要手段,其資產狀況惡化,導致放貸銀行不愿借貸,貨幣市場上利率大幅度上升,信用緊縮使次債危機演變為一場信用危機,加大了經濟衰退的可能。盡管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以及后來的英格蘭銀行相繼出手注入數千億美元的流動性,但次債危機的破壞性目前僅僅釋放了約30%左右。許多以優惠利率甚至零首付購房的人,一旦在兩三年之后優惠期結束,房貸利率恢復到市場利率,再加上下跌的房價,據估計,美國可能還會有數千億美元的次級房貸規模等待發作,還有數百萬個家庭可能會面臨破產。所以,次債危機目前還沒有結束,如果持續加息或者維持目前的貨幣政策不變,在未來的一兩年內,危機會間歇性地發作。
避免次債危機引發的金融市場動蕩波及美國的實體經濟基礎,以及避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是美聯儲優先考慮的,也是這次大幅度減息的重要原因。
如果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相對中國來說是逆周期的變化,對處于偏快而有轉向過熱危險的中國經濟是一個正面因素。一個衰退中的美國經濟,將減少對中國出口的需求,有助于中國實現減少過快增長的出口順差的政策目標,能遏制外儲的過快增長,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流動性過剩壓力。
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全球性的能源、資源類產品和其他大宗產品包括農產品(21.90,0.00,0.00%)價格的過快增長將放緩或下降,有助于減輕中國目前增長的通貨膨脹壓力。
現在美聯儲如此出人意料地猛烈減息,它對美國經濟、全球經濟、最終中國經濟可能帶來的“沖擊”效應值得注意。
美國的貨幣政策目前與中國貨幣政策的反向操作,對于中國實現宏觀調控的目標,會帶來一些抵消性的影響。如果這次是進入減息通道的一個拐點,或者令市場對美聯儲的預期從緊縮轉為寬松,美國經濟持續擴張,則全球及國內市場對中國經濟下一步走勢的預期可能會發生變化,如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需求也會持續增長,中國扭轉出口增長過快、流動性過剩目標實現的難度將會增加,而控制通貨膨脹的難度也將加大。美國經濟持續擴張,令全球能源、資源、糧食等大宗商品的價格居高不下,甚至有繼續上升的勢頭,也不利于中國控制通貨膨脹。
由于美國經濟會持續擴張,市場對人民幣利率和匯率的變化會強化其原有預期:人民幣利率會加快上升,而美元利率會持續下降,導致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會強化,而境外熱錢進入中國增持資產,從股票、房地產到優質公司,對于抑制境內資產泡沫的形成和擴大造成更大困難。
美國劇烈掉轉貨幣政策,對于華爾街股市來說已經產生了沖擊效果,盡管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如美國的通脹、就業、增長等的影響,還有待觀察,但無論如何,在充滿爭議中伯南克選擇減息50個基點,對于中國目前經濟偏快的周期勢頭可能產生的強化作用,值得密切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