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三大問題有望緩解
據香港媒體報道,昨天,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率中國政府代表團離京赴美,參加在華盛頓舉行的第十七屆中美商務貿易聯合委員會,與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貿易代表波特曼共同就雙方各自關注的經貿問題交換意見。對于此次談判,專家認為雙方都會做出讓步,美國會在知識產權方面對中國看緊,而在商品貿易方面,中國的損失會減少。
古鐵雷斯在訪華期間,曾強調美方認為目前美中貿易關系存在三大問題:美中貿易赤字、市場準入和知識產權保護。那么,這三大問題會否因此次吳儀副總理的訪美之行得到解決?
人大經濟學院黃衛平教授昨天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大體上,雙方都會做出一些讓步,就具體三個問題而言,知識產權問題應該是美國最為盯緊的。
黃教授認為,美國會盯緊中國知識產權的落實情況,很有可能會逼迫中國方面做出一些承諾。但在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有誤區,也就是說應該由真品的所有者出面打擊盜版、造假,而非理所當然是政府的義務打假。如果談判不成,美國很可能用交叉的方式從其他方面采取措施制裁中國,“這是美國一貫的作風”,黃教授表示。
至于貿易方面,“美國應該不會實施大面積制裁,貿易問題不會有太多‘翻車’的可能,當然美國肯定會咬住不放,但不會太過分,中國的損失會小一點。”分析原因,黃教授認為,中國大量出口和美國過度消費都是不平衡的,但中美磨合之后似乎就平衡了,美國也非常清楚,中國有57%的加工貿易,進口的原料一定會比賣出的產品價格低,貿易順差是客觀的,如果美國逼緊了,肯定會對美國原料提供商們不利。所以產業調整到位需要一定的時間,并非一蹴而就,就像一提到中檔汽車就會想起日本,一提到高檔轎車就會想到歐美一樣,產業定位一旦找到,貿易矛盾自然而然就解決了。
至于匯率問題,中國已經表態“將適度增加人民幣匯率的浮動范圍”,美國對此是肯定的。也有分析認為,盡管吳儀訪美時將簽訂多項大宗貿易協議,涉及棉花、大豆、機電、家禽、通訊等各個行業,但只能表達中方的誠意,對中美兩國貿易平衡影響仍十分有限。中美貿易的失衡是結構性的,美國至今不對中國開放中國需要的高價值、高科技產品出口,中國無論怎樣努力購買低價值的棉花、大豆、家禽,對平衡美中貿易逆差,還是難有太大進展。雙方在貿易不平衡、維護知識產權等方面仍有很多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