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受阻童鞋業轉向“攻”內銷
在新的出口退稅政策影響下,鞋業出口環境日益惡化,國內眾多童鞋生產企業一直賴以生存的外貿已難再繼續支撐企業的利潤來源,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尋找新的產業發展空間
7月1日,我國實施新的出口退稅政策,使童鞋的退稅額度也在此次調整中遭遇削減。這對于不少依賴外貿的童鞋企業來說,影響可想而知。
“過去很多出口型企業基本上靠退稅來維持利潤,政策調整后,勢必使一些企業開始考慮今后該怎么辦,如轉型或者關門。”廣東一家童鞋生產企業的負責人表示。
事實上,國內童鞋出口不僅僅是受到出口退稅政策的影響,在對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出口中,國內童鞋企業同樣遭到越來越多的阻力。
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的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歐盟對中國鞋實施反傾銷,雖然童鞋產品并未被納入反傾銷目錄之中,但是從國內童鞋企業最近幾年外銷的主要訂單情況可以看出,外商對進口童鞋從面料到飾件以及環保方面的要求已越來越高,外銷童鞋的檔次不斷提升已成為一個大趨勢。可以說,國內童鞋企業的出口環境已大不如前。這迫使童鞋企業開始調整出口策略,積極尋找新的市場開發方向,以減少出口退稅削減,以及逐漸惡化的童鞋出口環境給企業帶來的壓力。
根據有關部門發布的統計數據,目前全國15歲以下的兒童大約3.8億人,如果按照平均數量來計算,每人每年消費4雙鞋,每雙鞋以保守的20元計算,就是300多億元。
在談到國內童鞋市場的前景時,浙江奔達鞋業有限公司貿易部張明寶告訴記者,隨著國內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對子女的生活投入也越來越大,兒童鞋消費呈現明顯的個性化、購買主動化趨勢。同時,最近幾年,童鞋的銷量也在不斷攀升,童鞋的市場空間逐年擴大。前些年,童鞋大多使用碎皮、合成革等材料制成,而近年來童鞋已發展到使用頭層全粒面革制作,這些都標志著童鞋產品的市場潛力正在不斷擴大,與國外的消費差距逐漸縮小。
為此,國內童鞋企業由出口為主,轉向以內銷為主,并非不可能。
在國內童鞋生產相對集中的福建,一些企業的外貿業務比例已經大幅下降,因為他們早已將目光瞄準國內市場。在這場出口退稅下調的風浪襲來時,企業則顯得從容不迫。
泉州南琦鞋業有限公司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大量生產出口童鞋,主要面對東歐、西歐及南美市場。但在幾年前,該公司意識到出口環境日益嚴峻,開始逐步加強國內市場建設,為企業找好“退路”。
“從2001年開始,我們就有意識地培植自主品牌,開拓國內市場。”泉州南琦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輝稱,“乖乖狗”這一品牌也就是那時創立的,經過多年的培育,如今已在童鞋行業具備相當的知名度。“此次出口退稅下調的影響比較大,但這絕對不是最后一次。外貿畢竟比較不穩定,如果擁有自主品牌和穩定的國內市場份額,企業就會比較主動。對于童鞋企業來說,國內市場并未完全飽和,如果從長遠規劃,早做準備,還是有可能轉戰國內市場,輕松應對出口退稅下調等環境日益惡化帶來的困境。”。
作為知名商標“奧特曼”的持有人,晉江康大鞋業有限公司正在迅速搶下更多的國內市場份額。該公司營銷部經理姚勇認為,目前國內童鞋市場正處于“諸侯紛爭”時期,還未涌現領導性品牌,國內市場空間比較大。從這一點來說,國內市場為一些外貿型童鞋企業提供了商機,外貿轉內銷在童鞋這一行業目前還是有很大空間的。
時下,對于國內童鞋生產企業來說,正處于生產的旺季之中,相當一部分童鞋品牌由于擁有相對比較高的附加值和利潤,成為企業重點推向國內市場的有力武器。這也使得越來越多曾經暢銷海外的童鞋品牌回歸國內市場,并得到市場的認可。
“外貿轉內銷最關鍵的是轉型定位問題。”業內人士表示。國內童鞋巨大的市場空間還有待開發,童鞋企業要善于發現市場空白點,在一個領域內“占山為王”,體現差異性。這樣就比較容易形成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