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最佳商業模式第6名奧康皮鞋:深耕產業鏈
2007最佳商業模式第6名奧康皮鞋:深耕產業鏈
企業全稱:奧康集團有限公司
掌門人:王振滔
主營業務:鞋業
年度亮點:
2006年8月,中國第一臺“量腳定鞋機”在奧康誕生。2007年3月,奧康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皮具產品供應商。
核心邏輯:
奧康正在著手搭建中國皮鞋業最完善、最龐大的生產體系,將形成東西部聯動的鞋業發展格局。奧康已形成了由總部生產基地、甌北國際品牌產業園和西部鞋都奧康生產基地等三大生產基地的“大生產”格局。其中溫州總部生產基地主攻內銷產品生產;西部鞋都奧康生產基地主攻中低檔產品生產,為世界零售巨頭代工;國際品牌產業園主攻高檔產品,成為國際品牌的OEM、意大利GEOX呼吸鞋主要生產基地。整個體系呈現出金字塔式的戰略布局,形成一個有層次的鞋業大生產體系。
另外,中國第一臺“量腳定鞋機”的誕生,將為奧康進行個性化生產準備條件,一場制鞋行業的科技變革開始露出端倪。
案例調研
8月27日,廣州花都,奧康集團揮師南下,與有著“中國皮具之都”之稱的廣州花都獅嶺鎮簽約打造“國際時尚皮具城”。西部建都、中部興街、南部造城,這是完成布局西部、投資中部后,奧康在產業布局上又一重要舉措。在中國鞋業已經出現整體產能過剩,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當口,王振滔為何還四面出擊,高調展開一系列的投資活動呢?
事實上,正是因為傳統鞋業的生產模式逐漸衰落促使奧康思考:原有的制鞋生產是否足以支撐奧康的持續發展,而如果要向產業鏈的前后延伸,那么生產環節如何創新,高端品牌如何打造,產品設計如何趕超,這都是產業鏈深耕需要解決的一系列問題。
從單飛到集群開發
制鞋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當奧康以此完成了原始積累后,要想繼續做大做強時,必然會碰到瓶頸。因此,溫州企業資金優勢聚集的特點開始顯現,奧康憑借對鞋業產業鏈熟悉的背景和雄厚的資金實力,開始構思從一個企業單打獨斗到打造完整產業聯盟的藍圖,由此重慶璧山進入了奧康的視野。
2003年1月9日,奧康與璧山縣政府簽訂聯手打造“中國西部鞋都工業園區”的協議,9月28日,園區主體工程正式奠基。在土地一級市場被政府壟斷的情況下,一個民營企業敢于投資10億元建一個2600畝的工業園區,這在全國開了先例。按照規劃,整個園區可容納上百家制鞋企業及近千家配套廠商,建成后年產皮鞋超億雙,年銷售收入將超過100億元。由于奧康的品牌效應,該園區的開發建設,已經帶動了配套廠家和銷售商家的跟進,溫州長城鞋材、杭州興華皮革機械、重慶裕華鞋業等產值上億的12家鞋業驕子已經正式入住,一期937畝工業土地已經全部安排完畢。“西南鞋材交易中心”開盤之際,566間店鋪大部分都已被搶購。
對于西部鞋都產生的巨大效益,著名經濟學家鐘朋榮評價指出:“奧康帶給西部的不僅僅是一個龍頭企業的效應,而是搬進了一個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