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遠惦記著“標準”
梁玉信----原中國縫紉機協會理事長,中國縫紉機行業元老級人物,長期以來,對中國縫紉機行業的發展、尤其對標準公司的發展和進步極為關注。CISMA2007期間,梁老親臨“標準”展區參觀,并與公司領導親切交談。他詳細了解了“標準”新品開發、企業發展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進展,對企業的新成就表示祝賀,對標準事業的發展提出殷切期望。本報記者在CISMA2007“標準”的展位上,有幸采訪了梁玉信先生,梁老侃侃而談,表達了一位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的老兵對行業的關注、對標準事業的深切情意。
本報記者:今天,能夠在CISMA2007“標準”的展位上見到您,我們感到非常榮幸。您多年來一直關注著標準公司的發展和變化,請您給我們談談對標準公司的印象,好嗎?
梁玉信:“標準”的歷史折射了中國縫紉機行業發展壯大的歷史進程。我與標準事業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進入這個行業。我們那個時候從家用機做起,到了80年代,開始調整了產品結構。在發展工業機上,標準公司對行業的轉型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了解中國縫紉機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最早的工業縫紉機就是“標準”生產的。那時是在上海惠工,也就是現在標準公司的前身。
我親眼目睹了“標準”發展壯大的歷史以及對中縫行業的貢獻。“標準”內遷陜西以來的三十多年來,我一直關注“標準”的發展,對“標準”寄予很高期望。“標準”北遷到西安時,國民經濟與現在是天壤之別。在剛剛來到西安臨潼的時候,那里還是一片荒灘。我們到那里為“標準”搬遷選址考察,確實體會到了創業者們的艱辛。我和“標準”的許多老職工還在一起共過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我深深地知道,“標準”能取得現在的成績太不容易。我一直認為自己有責任,在“標準”需要時,盡自己一份綿薄之力。現在我離開工作崗位已經很多年了,但我一直關注中國縫制設備行業的發展,關注標準公司的發展。那是幾代人辛勤勞動、智慧的結晶。
本報記者:作為老前輩,您始終關注“標準”的每一個發展和變化,談談您是怎樣看待這個企業幾十年所走過的艱辛歷程的?
梁玉信:標準事業是幾代人心血、汗水和智慧的結晶。“標準”對中國縫紉機行業的發展與進步做出了歷史性的重要貢獻。上世紀八十年代,標準公司成立之初就以前瞻性的眼光在行業率先進行技術引進,與日本三菱公司合作,在國內首先實現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推動了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其深遠影響至今發揮重要作用。此后,標準公司又多次引領行業技術進步,對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作出了突出貢獻。當前,縫制設備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市場呈現出國內外品牌百家爭鳴的局面,“標準”作為老牌企業,經歷了荒灘上創業、股份制改革、股票上市等一系列重大變革,能有今天的成績確實不易,這是幾代標準人汗水和智慧凝結成的結果,“標準”的發展是一個高峰接一個高峰。前幾年,大家是在打基礎,條件成熟,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達到穩定調整和再提升的關鍵時期。這幾年“標準”發展非常快,這種蓬勃發展的力量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
本報記者:參觀了“標準”的展區,您對標準公司今后的發展有哪些期望?
梁玉信:“標準”有著無可比擬的技術、管理、人才和文化優勢,要肩負起振興民族縫制工業的歷史重任。當今天我又一次來到標準公司的展區,看到“標準”牌產品現在達到的技術水平,感受到的是標準公司雄厚的科研實力、強勁的發展勢頭和生機勃勃的創新精神。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普遍應用,節能環保的設計研發理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的層出不窮,這些都讓我這個在中國縫紉機行業奮斗多年的老兵感到無比欣慰。我希望“標準”能做出更高的水平,把中國由縫制設備大國,真正變成縫制設備強國,肩負起振興企業,振興民族工業的重擔。這個任務很光榮也很繁重,但我相信“標準”可以做到,“標準”的發展前景還很廣闊。我永遠對你們寄予很大希望,永遠惦記著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