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競爭逼迫“”創新
在經濟全球化和紡織服裝貿易一體化進程日益加速的背景下,寧波服裝企業該如何應對?昨日,第十一屆寧波國際服裝節重頭戲之一的中國服裝論壇上,來自國內服裝業、銷售業等領域的有關人士和專家發出呼吁:寧波服裝企業應該找準定位,在人才培養、產品研發、零售通路、分銷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接軌國際,提升寧波服裝產業的競爭力。
盈利能力呈下降態勢
據悉,歐美將在明年和后年全面取消對中國紡織品的進口數額限制,目前我國服裝業面臨的競爭形勢是,全球紡織服裝貿易一體化加速,中國紡織服裝業面臨全面開放的國際市場機遇,同時國際巨頭開始進入中國搶占市場。
目前,寧波服裝業和國內其他地方服裝業一樣,表現出較強的生產制造能力,但其優勢基礎來自廉價的勞動力,而在產品設計、銷售模式、品牌經營等方面缺乏競爭力。特別是在國際市場上,由于主要替別人加工,因此沒有叫得響的國際品牌,沒有行業話語權和定價權,處在產業鏈的最低端。
在這種競爭態勢下,如果不進行模式創新,將會被日益崛起的越南、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國的服裝業所超越。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市規模以上服裝企業實現產值400億元,占全國12%左右,實現利稅23億元,占全國18%左右,但由于土地、勞動力和水電成本的不斷上漲,服裝業的整體盈利能力已呈現下降態勢。
創新模式提高競爭力
參加昨天論壇的專家指出,寧波服裝業已經解決了產品質量問題、生產技術問題,從現在起,需要在商業模式、銷售渠道、品牌經營等方面進行全面創新,以提升服裝企業和服裝產業集群的競爭能力。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上海晨錦公司總經理張喆認為,聘請歐美設計師全面介入,讓其作為主力擔綱服裝產品線的規劃設計,可以豐富和提升服裝企業的產品線和設計風格,從而增強競爭力。
中國商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王耀博士則從銷售通路的角度提醒寧波企業,要進行銷售通路的創新,特別是要根據自身產品的定位,決定企業的產品是進大商場,還是開專賣店,還是進批發市場。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武瑞玲認為,隨著國內市場購買力的快速上升,對服裝的需求也日益多樣化,中國服裝業已經具備了發展連鎖經營的條件。他希望寧波服裝企業能夠在連鎖經營方面取得突破。
寧波服裝業開始行動
實際上,國際化程度高達50%的寧波服裝業已經開始探索創新商業模式。
杉杉集團開創性地提出“多品牌、國際化”戰略,引進了大公雞、瑪珂·愛薩尼、莎喜等19個國際知名品牌,使杉杉能夠深入地了解這些國際品牌的創意思路、運作辦法和經營理念,同時在這種合作中實現盈利。
博洋集團則另辟商業經營道路,在浙江、江蘇、江西等地建立“博洋商廈”和各種品牌大賣場,使博洋旗下的各類服飾品牌得以快速搶占市場。
羅蒙還引進韓國設計師品牌在國內銷售,學習韓國的先進理念。
浙江省服裝協會副會長陳國強認為,目前寧波服裝業已經走過單個產品競爭的階段,進入了商業模式競爭階段。在這個階段,企業需要結合國際服裝業的發展形勢,研究不同商業模式下不同產品的發展曲線,創新自己的商業模式,使寧波服裝業能夠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具備較強的競爭實力,甚至創出自己的國際品牌。東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