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地區主要國家制革工業發展現狀
- 在二十世紀末和二十一世紀初的十年時間中,世界皮革制造工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往日不發達國家向歐、美發達國家提供生產原料的日子已成歷史!以中國、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和泰國等亞太區重要皮革生產國有了更新、更大的發展;以意大利、西班牙、德國為代表的歐洲皮革工業,因環保法規的日益嚴格,勞動費用不斷增長以及原材料匱乏等問題的困擾而逐年萎縮;以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為代表的美洲皮革生產國家以其原料皮資源優勢,較先進的制革技術等,與亞洲皮革生產國家形成競爭陣勢;非洲地區擁有豐富的原材料資源,但皮革工業發展緩慢,是世界部分國家皮革業對外發展投資的最佳地域和必爭之地。
美洲,特別是南美洲,是向歐洲出口原皮,藍濕皮和半硝革的主要地區之一。許多牛種都集中在這個洲,這些牛種的皮質量都很好。但由于這個地區都采取自由放牧,因而其原皮易產生各種各樣的缺陷,最常見的缺陷是:烙印,刺傷,牛皮內的寄生蟲等。
烏拉圭的制革行業是當地最古老的行業之一,這主要得益于當地豐富的優質原料和水資源。烏拉圭還生產品種多樣的鞋類,主要以真皮鞋類為主。此外,小型提包、行李箱和皮夾也是他們的生產項目之一。該國的皮革服裝產量很大,品種眾多,主要銷往德國。
巴拉圭每年加工120萬張皮革,最近該國注重提高產品質量,以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該國主要采用植物鞣制來生產大底用皮革,產量行高,對那些用于鞋類和箱包的皮革加工主要采用鉻鞣制。目前,該國技術水準高的企業主要集中在首都,這些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產量都很高。
美國皮革工業萎縮嚴重:
美國現已從最早的世界先導生產國家轉變成為消費國家,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國,特別是皮革工業產品,進口量逐年增加,出口量在逐年下降。皮革工業,企業大規模轉移國外的影響,萎縮嚴重。
早在19世紀上半葉,美國制革行業發展非常興旺,而且為美國國民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從1970年開始,美國皮革工業就在日趨萎縮,至到目前的狀況。美國商業部2005年出版的美國生產能力調研報告顯示,2004年四季度,全美工業生產能力估計在70%,其中,皮革工業屬于最低水平,僅為41%。這一數字充分反映美國工業迅猛走低的真實水平。大浪淘沙,幸存者目前的狀況也不樂觀,仍面臨日益加劇的生存困難。
美國生皮行業面臨較大國際競爭:
美國是世界大張牛皮和藍濕皮的重要生產國家,出口量在逐年增長。美國牛皮的重要出口國家,20世紀末是韓國、日本和中國,其出口量分別是為850萬美元、330萬美元和105萬美元。但是到了2002年,情況發生路巨大變化,韓國對美國牛皮的進口額有少量減少,為800萬美元,而中國則有大幅度的增加,達到600萬美元至多,7年時間提高了500萬美元至多。盡管美國原皮需求增加了,但是,美國生皮行業近幾年仍面臨來自像巴西(巴西的生皮質量在最近幾年有了較明顯改善)這樣的低成本國家的競爭。
巴西皮革工業概況:
巴西是世界重要的牛飼養大國和牛皮出產大國。
2004年巴西的牛存欄量約為17500萬頭。牛屠宰量約為3550萬頭,牛皮生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15%,其中,國內牛皮消耗量占其總生產量的40%,另外的60%供出口,以上數字充分證明,巴西是世界重要的牛飼養大國和牛皮出產大國之一,排在美國和中國之后,是世界第三大原料皮出產國。在牲畜飼養業主和牲畜屠宰商的巨大壓力下,巴西政府列出降低關稅的時間表:2004至2006年將蘭濕坯皮的出口關稅分階段從9%降至4%,06年最后取消關稅。巴西的生皮出口關稅,給巴西制革工業帶來了生機,使該工業2000年至2003年間的成品革出口量提高了230%之多。但是從另一面講,給巴西制鞋工業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曾經為世界第三大制鞋王國的巴西制鞋工業,在此期間由于制鞋原材料供應問題從而使皮鞋產值一直停留在一個水平之上沒有任何增加。為使這種情況不再發生,屠宰工業向制革行業作出保證,牲畜屠宰率的下降絕不影響到制革和制鞋工業需求。
巴西制革工業的現代、高科技水平和高檔皮革制造廠大約有800余家,絕大多數擁有良好的機械設備和高技術水平的工人。
巴西皮革工業出口成績良好:
在當前財政年度的前10個月,巴西的皮革出口同比上升了7%,從10.7億美元上升到11.5億美元。在今年的前10個月的皮革出口商業成績良好。巴西的皮革出口達到1.109億美元,比去年10月份的1.105億美元上升。向南韓的出口上升了82%,達到3210萬美元;向荷蘭的出口上升了42%,達到2550萬美元,向美國的出口上升了37%,達到1.275億美元。巴西皮革出口的主要市場是意大利、中國和中國香港,向這三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分別占巴西總出口的23.45%、17.93%和16.52%。
巴西皮革工業發展方向:
為了擴大和提高巴西皮革工業的利益,巴西制革工作者協會積極倡導低關稅的政策并積極向政府建議,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企業利潤。巴西政府也在04年底做出維持7%的藍濕皮出口關稅不變的決定,極大地刺激巴西制革業加大出口成品皮革的力度,招徠大量外國投資,為巴西國人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6萬個。巴西農業部為2010年制定的實施項目是,將現有的1.955億頭的牛存欄量提高至2億頭,到那時,巴西的牛存欄量占世界牛存欄量的19.3%!只有在這個擁有豐富原材料資源的基礎之上,巴西制革工業才能夠加大馬力,擴大生產才能為巴西創出高利潤。
巴西政府繼續鼓勵企業出口,幫助舉辦Fimec皮革展覽會,招徠更多的外國貿易商,從中提高巴西制革業的名望,改變國外商人對巴西皮革產品質量和花色品種的認知。
盡管,目前巴西制革業生產、出口形勢大好,但也存在以下稅收、美元貶值和兌換匯率等問題,在巴西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地方協會的直接扶持下,巴西皮革企業定能繞過障礙,全速前進,圓滿完成出口創匯的遠大目標。
阿根廷:全球皮革行業重要力量
阿根廷制革工業始于16世紀,當時是由西班牙殖民者帶來了歐洲牛種和制革技術。多年來,阿根廷制革工業一直是全球皮革行業的重要力量。阿根廷與歐洲有很深的血緣聯系,其96%的居民來自歐洲。自歐洲進口的成品革,其原皮主要來自阿根廷。阿根廷的原皮特點取決于阿根廷溫帶氣候,其牛品種為歐洲牛種,存欄量年均5000萬頭。由于絕大多數屠宰牛為二到三歲的肉牛,且為機械剝皮,因此原皮缺陷少,質量優。皮革產業在阿根廷的畜牧業及相關的領域中是最大也最為重要的一個產業。阿根廷作為一個傳統的皮革出口國,在上世紀90年代以出口汽車座椅皮為主,并進一步確定了其皮革出口強國的地位。
阿根廷皮革工業現有1400家企業所組成,其中,制革廠200家,制鞋廠800家,皮革制品廠400家。阿根廷皮革近年來呈縱向發展趨勢,皮廠直接生產皮沙發,皮座椅,而肉類加工也一步步向鞣皮行業滲透。阿根廷皮革工業的從業人數約有1.2萬人,其中,從事鞣制專業的人數占40%。
阿根廷:世界第四大皮革生產國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資料,阿根廷是世界第四大皮革生產國。據統計,阿根廷的牛飼養總量為5258萬,屠宰量占其中的25%%,牛皮開剝量為1300萬張;羊存欄量為1300萬只。大、中型制革廠200余家,集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和桑塔菲州,從業人數大約為1.2萬人;阿根廷制革企業中,有12家出口量占該國制革業總出口量的85%%,其余均為面向阿國內市場的企業。
阿根廷皮革出口逐年增加:據阿根廷CICA的數據顯示,阿根廷制革行業中,前5名公司的牛革出口企業占出口總額的50%,前10名公司占75%以上,可見阿根廷皮革產業的壟斷性非常之強。阿根廷皮革的出口市場,美國居首位,占出口總額的29%,第2位是中國占15%,其他依次是巴西,占13%、意大利占9%和墨西哥占8%。對日本出口只占其出口總額的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