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服裝品牌利潤僅國外同行三分之一
中國雖然是服裝出口大國,但在品牌方面卻毫無優勢可言,同樣精工細料的服裝,國內的品牌利潤只是國外品牌的三分之一。
日前,作為上海時裝周的主題活動之一,由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和上海市經濟委員會聯合主辦的“中國服裝自主品牌CEO·上海講壇”傳遞出的信息再次強調了建立并提升自主品牌價值的重要性。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國內服裝產業的自主品牌建設已有了相當的進展。據統計,2006年上海銷售品牌服裝中,中國本土品牌占50.2%,上海原創品牌比例達到22.6%,上海地區共有77個服裝品牌榮獲“上海市名牌產品稱號”,有九個服裝品牌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然而,和紡織大國的地位相比,目前國內服裝自主品牌的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中國服裝協會的調查顯示,從1994年起,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服裝生產大國,全世界每人每年穿的衣服中有3件來自中國。但在多達十萬的國內服裝品牌中,至今沒有一個能真正享譽世界。由此造成我國的出口服裝中,95%都是價值較低的加工產品的情形。而“貼牌”生產成為中國服裝產業主要的發展支柱,也使得國內的服裝產業處于獲利微薄的尷尬境地。
為避免自主品牌缺失對服裝產業發展的制約,包括波司登、鄂爾多斯、美特斯·邦威、浪莎等在內的品牌都已開始探索走國際化道路、從傳統產業品牌轉型商業品牌的道路。據記者了解,上海在品牌扶持方面也給予了相當大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