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服飾設計民族化還是國際化
奧運禮儀服飾設計民族化還是國際化
——關于奧運禮儀服飾更加體現民族化還是國際化的思考
2008年奧運會,應該展現給世界一個什么樣的中國?
世界給中國16天,中國如何還以世界5000年?
中國56個民族,民族化應當如何呈現?
在奧運禮儀服飾設計這一點上,這把眾多的要求與期盼都融會于一身的設計究竟是什么樣呢?
當所有人在翹首以盼中,對這眾多問題深層的探討隨之而來。
對于專業設計師,爭議的重點就如同辯論的主題一樣:本次設計應更加體現民族化還是更加國際化。
我們都知道,在2008北京奧運會的相關形象設計體系中,所有的設計幾乎都是非常中國化的。這些設計也是世界公認的,自奧運會舉辦以來,最民族化的其中一次。比如說我們奧運會的標識,奧運的吉祥物,都帶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與以往有著鮮明的不同。這對于我們宣傳本民族的歷史、文化是相當有效的。本身,我們能夠贏得奧運會的主辦權,就代表著我們的成功,中國的成功,代表我們的飛速發展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認同和關注。但是,如果要求的更高些、更加完美一些呢?就我對此問題的了解,有這樣一個現象———外國人不了解中國的很多,而片面了解中國的也很多。這是為什么?這肯定不是民族化、民族性、民族特色的錯。如同沒有人天生的根基會有錯。那么造成這種“誤會”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我的看法,覺得問題在于“理解”與“表達”。這就好像我們說不同的語言,但是缺少翻譯一樣,使別人弄不清楚我們要表達什么,并且,由于所在立場不同,我們如果想要別人接受自己的文化,理解它們、尊重并接收它們,就更加不止“秀出自己的文化就可以”那么簡單的了。
拿身邊最簡單的事物打比方說:韓劇在中國的收視率是很高的,這也是文化的載體,很有效的傳播途徑。看來簡單,但是它的的確確讓很多人接受了,并且還形成了潮流。在這個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其中又很恰到好處的充滿了民族自豪感……
再有,比如美式的快餐文化在全世界的興盛。在“表達民族特色”這一點上,美國和中國近似:其實也是一個不容易去呈現“民族特色”的多民族國家,在這里暫可以把它看作是“美國特色”,而非美國的“民族特色”。但是,最終的結果是,這些帶有美國文化特點的產物還是迎合了全世界“步伐加快”的需要的,沒多久這種“美國的”就升格為“世界的”……
這只是粗淺的比方,旨在說明我們要讓“自己的”升級為“世界的”,成為“全人類”的———想要帶著自己5000年的民族的瑰寶,成為世界的寵兒,走在世界行列的先端,我們必定需要滿足很多條件。
首先的首先,基礎的基礎,當然是經濟的強大。在這個背景下的發展過程中,自然就會在我們文化的土壤上,創造出世界人民所共同珍視的文化產物,這一過程當然也包含著中國服裝設計的崛起!
再回到奧運的禮儀服飾設計上,原本我們就在發出同一種聲音,想要傳達同一種情感。我們的設計必定是中國根,需要展現中國的服飾文化,同時我們更加不能忽略,奧運是世界人民的賽事,作為主辦國,必然要把一個友好、強大、文化深厚的多民族的和諧國家呈現于世人面前。
不否認這的確是一道難解之題,難在于它擔負的使命與需要表達思想、傳遞情誼的重任,這是作為中國設計力量的我們需要傾注心血去完成的。把我們所有好的、積極的意見合理融合,有如我們國家56個民族共同和諧發展、海納百川的“有容”氣度一般,最終我們可以創作出最好、最美的服飾,讓全世界看到一個真正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