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良:站在“名牌”肩上發展自有品牌
中新浙江網11月8日電 人物:義烏冠鼎縫紉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朝良
新商道:被稱為名牌的產品必有其成功的奧妙和值得借鑒的經驗,利用“名牌”發展自身品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義烏經營縫紉設備的店面大都集中在稠州中路一帶,浙江寶石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金華衢州地區總代理店置身其間,雖不顯眼,但店內林立的“寶石”產品,每天都吸引著許許多多南來北往的客商。
“我們店面除經營寶石牌縫紉設備外,還有一些是自己加工生產的縫紉機梭心套。”該店負責人、義烏冠鼎縫紉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朝良說,總部在臺州的寶石牌縫紉設備是中國名牌產品,“GEMSY(寶石)”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在縫紉機械行業有較高知名度。
依托名牌,“寶石”閃光
九十年代初,徐朝良的父母在東陽辦了家生產加工縫紉機零部件的企業,但多年來生意做得不溫不火,經濟效益平平。徐朝良下海后,覺察到義烏市場經濟活躍,外商越聚越多,商機無限,遂于2001年在紅樓賓館設了一個辦事處。做了一段時間后,他敏銳地感覺到自家產品缺乏一定知名度,要想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市場難度較大,于是就萌生了引進名牌產品,做大自己產品的想法。徐朝良說:“被稱為名牌的產品必有其成功的奧妙和值得借鑒的經驗,利用‘名牌’發展自身品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時,寶石牌縫紉設備在業內有較好的口碑,產品70%以上銷往國外,出口連年增長,再加上廠家在臺州,來往交通方便。徐朝良就想方設法與廠家溝通,憑自己的誠實守信及義烏市場優良的經營環境,最終成為“寶石”金華衢州地區總代理。有了名牌產品作依托,他店里的生意逐漸紅火,上門的外商與日俱增,由此他也結交了一大批來自俄羅斯、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等地的客商。
打造品牌,“華洋”飄洋
隨后,徐朝良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華洋”。他不定期地到“寶石”廠家參觀取經,遇到技術難題及時請教,并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搞技術開發;同時每年都去美國、印度、新加坡等地參加縫紉機專業展會,吸收他人好的經驗和做法,聽取客商的建議和批評。他還利用各種途徑力推“華洋”產品?,F在,徐朝良開辦在東陽的加工廠有600多名員工,雖然生產的都是些零配件,但新產品也是層出不窮。“華洋”品牌在國外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頗受老外喜歡,產品呈供不應求之勢。
“產品質量是企業發展之本,言而有信是商人立身之本。”徐朝良說,有一次,一位巴基斯坦客商在他廠里訂了一批“小馬達”。驗貨時,老外對其發出的聲音不太滿意,但若要翻工,時間已來不及。徐朝良二話沒說,就自己貼錢從其他地方高價購進相同的貨給了這位老外。這筆生意做下來,他虧損近萬元。
“服裝人人都要穿,而且越穿越精致,越穿越花樣百出,因此,縫紉設備市場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徐朝良對未來充滿信心,同時他對自己走的“站在名牌肩上發展自有品牌”這一步棋頗為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