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來:中國出口商品經得起檢驗
薄熙來近日說,中國政府十分重視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而且經過不懈努力,已經取得了歷史性進步。29年來,中國產品出口能夠保持年均17%的高速增長,這本身就說明了中國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服務是被廣大貿易伙伴和消費者接受的。事實上,中國出口商品每天都在經受世界上千千萬萬消費者的實際檢驗。據統計,2004年到2007年上半年,中國出口到美國、歐盟、日本食品的合格率都在99%以上。
“中國制造”也是“世界制造”
薄熙來表示,在世界市場上,“中國制造”不僅意味著物美價廉,物有所值,也體現了世界各國分工協作的成果。從貿易方式看,中國出口的半數以上是加工貿易,如去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2035億美元產品中,加工貿易出口1288億美元,占了63.3%。這些產品都是按照各國訂貨商的要求和標準生產的。從出口主體看,外資企業生產的產品占了中國出口總額的58%,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中國制造”也是“世界制造”,是世界制造業發展和國際分工的結果,否定“中國制造”即是在否定世界上眾多企業的創意、標準和質量。
面對不足1%的問題,中方也會百分之百地重視
薄熙來強調,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保證其產品的絕對安全,但我們仍會不懈追求百分之百的合格率。因為在貿易過程中,即使不足1%甚至1%的產品出現問題,對消費者也會造成傷害和損失,因此中國政府和企業也會給予百分之百的重視并千方百計加以改進。我們對出口產品質量的個案絕不回避,對調查結果表明有質量和安全問題的出口,中方均會依法處理。
中國專項整治確定的8大任務、20個目標,是硬碰硬的
薄熙來說,中國正在專項整治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吳儀副總理已做了全面部署,列出了8大任務,20個目標,其中有12個為100%,是“硬碰硬”的。吳儀副總理強調“兩個鏈條”、“一個體系”、“一個網絡”。“兩個鏈條”即工業品從設計、原料、加工、直至銷售的監管鏈條,農產品從地頭到市場再到餐桌的監管鏈條;“一個體系”是質量追溯和責任追究的體系;“一個網絡”是覆蓋全社會的監管網絡。這些措施務實、科學,而且周密,編織了產品質量安全的天羅地網。
我們歡迎客觀的評價,但堅決反對刻意炒作,從整體上丑化“中國制造”
薄熙來指出,產品質量安全是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不是哪一個國家獨有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最近聲明說,他們每個月要收到200多份來自190多個成員國的食品安全報告。前不久,日本厚生省公布的2006年進出口食品監控統計報告顯示,中國出口到日本的食品抽檢合格率達99.42%,而美國是98.69%,歐盟是99.38%。相互指責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加強合作才是有效途徑。我們主張理性、公正、客觀地看待和處理這些問題,歡迎貿易伙伴按國際標準對中國產品作出檢驗和評價,但堅決反對以偏概全、刻意炒作,將個別問題擴大化,從整體上丑化“中國制造”。這樣不僅會損害中國產品的形象,也是在誤導消費者,為正常貿易設置障礙,而貿易保護主義是沒有前途的。
東盟各國經貿部長表示:不應夸大中國產品質量問題
薄熙來說,在第6次中國—東盟(10+1)和第10次東盟—中日韓(10+3)經貿部長會議上,與會的經貿部長們紛紛表示,不會因個別問題而否定全部中國產品,更不會采取限制性措施。產品質量是各國共同面對的挑戰,不應過度關注和夸大中國產品質量問題。會議期間,菲律賓貿工部長法維拉向他轉達了阿羅約總統關于菲珍視與中國關系的看法。法維拉說,菲注意到中國政府對產品質量問題的高度重視和采取的有效措施,決不會因個別問題而失去對中國產品的信任,更不會因此影響兩國的經貿關系。印尼貿易部長馮慧蘭說,中國產品在印尼一直很受歡迎,個別媒體將中國產品質量與非法進口產品混為一談,造成誤解。但印尼始終對中國產品懷有信心,不會限制中國產品進口。越南工貿部長武輝煌說,越南高度評價中國產品質量,越南很多消費品、工業品和機械設備都從中國進口,這表明越南企業和消費者是信任中國產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