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反傾銷應訴企業退稅有望成功
今年10月,歐盟對華皮鞋征收高達16.5%的反傾銷稅正好滿一年。已經拖了有一年之久的中國鞋企上訴歐盟反傾銷一案,也終于獲得了歐盟的首次答復,訴訟程序的第一輪答辯完成,第二輪答辯程序即將開始。
近日,奧康等上訴歐盟反傾銷鞋企代表律師團向記者透露,歐盟一審法院已完成奧康等中國上訴鞋企提起的反傾銷訴訟程序的第一輪答辯。奧康集團、溫州泰馬、廣東金履和新生港元等中國上訴鞋企已經全部收到了歐盟一審法院轉發的歐盟部長理事會和其他相關利益方的第一輪書面答復。
根據歐盟的反傾銷司法程序,第一輪答辯程序結束后,隨即啟動的是第二輪答辯程序,時間將是一年。在第二輪答辯過程中,中方將主要圍繞第一輪答辯中被訴方提出的辯點進行抗辯,諸如傾銷計算的技術性問題,如何適用抽樣調查程序等法律問題。由于歐盟允許單個企業申請市場經濟地位,因此,這些上訴的鞋企如能獲得歐盟承認的市場經濟地位,中國鞋企將在第二階段的司法程序中實現突破。
反傾銷中國鞋企受沖擊
2006年10月7日,歐盟對原產于中國的皮鞋產品實施征收為期2年的16.5%的反傾銷稅。實際上,在一年的等待中,歐盟反傾銷措施實施一年來,對中國皮鞋業的產品出口產生了較大沖擊。根據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提供的數據,今年1-6月,歐盟皮鞋反傾銷產品進口數量有所下降,比去年同期下降7.76%。其中,從中國進口數量為 0.86億雙,進口金額為9.43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26.37%和21.36%。"因為16.5%的關稅都壓在歐洲經銷商的身上,我們在意大利的一個比較大的客戶就因此中斷了與我們的合作,因為他們對價格的要求非??量?。" 奧康宣傳部的負責人解釋說。
結盟訴訟奮勇維權
去年10月23日,奧康率先決定聘請律師向歐盟一審法院提起訴訟。12月29日,奧康集團、溫州泰馬、廣東金履和廣東新生港元等鞋企將訴訟材料遞交歐盟一審法院。內容涉及爭取市場經濟地位和更改16.5%的反傾銷稅率。根據歐盟的法律,中國鞋企一旦提出申請,歐盟則必須受理。歐盟一審法院受理中國制鞋企業的訴訟請求后,進行的將是雙方的兩輪答辯,總的時間為2年左右。“作為第一輪答辯,歐盟理事會就奧康等中國鞋企提起的訴訟逐一做出了抗辯回復。但在第一輪答辯過程中,歐委會沒有作為利益相關方介入本次司法程序中,僅保留了口頭抗辯的權利。”“中國鞋企應對外貿壁壘合作組織”法律顧問、代理律師蒲凌塵介紹,今年4月,歐委會曾作為利益相關方向歐盟一審法院提出介入請求,表示支持歐盟理事會。隨后的7月,歐洲鞋業協會和意大利17家制鞋企業等也提出請求并介入了司法程序。
對于鞋業的反傾銷形勢,奧康集團的媒體負責人表示:“現在并沒有什么有利的變化,這將會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而泰馬鞋業的副總經理陳哲西透露,現在泰馬、奧康等4家企業已經提請歐盟議審法院提起訴訟,中期復審的目的已經達到,取消16.5%的反傾銷稅,很可能取得成功。上訴企業有望退稅種種跡象表明,“遏制”來源于中國皮鞋出口的數量被其他國家的皮鞋所替代。
有中國鞋企表示,反傾銷措施造成許多歐洲客戶轉向了巴基斯坦、印尼、印度等國家和中國澳門特區。也有媒體報道,奧地利業內人士通過分析歐盟實施此措施后一年來的市場反映,發現價格低廉的鞋類進口并沒有因此減少。業界有關人士表示,這是由于制鞋行業是典型的"跳躍式"產業,主要依賴于勞動力和相關的低成本達到競爭的效益,因此歐盟為避免歐洲本土制鞋工業受到沖擊而實施的這些所謂的貿易保護措施并沒有實際意義。
專家認為,反傾銷等貿易壁壘還無法阻擋中歐鞋產品的貿易,但肯定會給歐盟在中國的采購帶來困難,歐盟的采購商也是堅決反對的。“對征收反傾銷稅,歐盟采購商是堅決反對的,歐盟鞋類貿易機構也一直在與歐盟政府協商,建議取消對中國鞋采取貿易救濟措施。如此做的結果與他們的初衷顯然是背道而馳的,歐盟應該深刻反省。”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表示。但他同時說,在此之前,1200家中國涉案企業中只有奧康、泰馬、金履、新生港元和萬邦鞋業等5家企業參與訴訟,就算奧康、泰馬等告贏了,歐委會免除、退還的,也僅僅是奧康、泰馬等的反傾銷稅,“其他企業如果不起訴,將在兩年期限內一直被征收反傾銷稅”。(記者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