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制造業質量管理現狀剖析
目前我國縫紉機制造業企業質量管理仍然是采用以傳統的檢驗把關為主,輔助簡單的統計分析和數據處理。總的來說,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1.質量信息采集與管理;
企業質量信息是質量管理的記錄和過程受控的重要憑證。質量管理體系中對質量記錄有著明確的要求。目前目前絕大多數縫紉機企業質量記錄仍然普遍采用紙質記錄的方式,各部門分散管理各自直接相關的質量記錄。這使得質量信息的共享、查詢和追溯造成不便。質量信息的不規范記錄給統計分析帶來困難。質量信息的大量丟失隱藏了巨大的質量隱患。
2.質量過程控制;
一般企業大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文件化的質量管理程序文件和過程規范,對影響質量的主要過程都進行了策劃,并制定了相應的控制辦法。然而實際上文件是文件、執行是執行,文件規定與實際操作“兩張皮”的現象十分普遍。質量過程有法不依、違規操作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幾乎成了企業質量管理的頑疾,為企業質量部門所頭疼。規范的流程是需要相應的系統或工具來保障,而不單單依靠人的自覺性和管理制度。缺乏軟件系統輔助的質量管理和缺乏流程固化的過程控制勢必無法將文件要求同人的操作緊密聯系起來,以達到過程受控的目的。許多質量過程的流轉仍然采用表單傳遞、人工流轉的方式,信息傳遞緩慢,工作效率低下。這種方式使得許多質量信息,尤其是產品故障信息的處理過程無法有效的監控和追蹤,許多質量信息下發以后,泥牛入海,杳無音信。
3.質量分析與決策
由于上面的原因,質量信息的大量丟失嚴重影響了質量數據的分析,數據的缺失直接導致分析結果的失真。我們知道,企業的質量信息是企業挖之不竭的寶庫,是企業質量改進的金礦。對質量信息的統計分析和深度挖掘能夠準確識別質量問題和改進點,有效提高產品質量,大大降低質量成本。統計技術的應用是質量分析與決策的重要途徑,對數據缺乏有效的統計分析是許多企業存在的又一問題。對于縫紉機企業來說無論是新的技術型措施還是老的技術型措施雖然推廣已久,但用者寥寥。究其原因,就是既沒有對企業的質量信息資源進行系統地管理,又沒有將統計技術對相應的特征數據相結合,以手工處理的方法面對如此龐大的質量信息,難度可想而知。
在這里給縫紉機行業的企業家一個忠告,不要繼續走傳統發展模式了,信息化建設必須抓緊操作起來,該投入的要馬上投入,否則只有被應用信息手段的企業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