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與管理
大家知道人力資源問題現在成為一個國際的熱門,把人才問題研究好意義非常重大,我的發言題目是“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與管理”,這么一個主題是非常復雜的,內容很多。最近一本書非常時髦《世界是平的》,它告訴我們當今世界的變化有兩個方面:第一,世界是小的,這是互聯網的作用;第二,世界是平的,這是國際化的作用。世界是小的,世界是平,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們要當心自己弄錯了,現在很多人有各種煩惱。世界是小的,世界是平的,你應該注意什么呢?人對了,世界就對了。研究創新人才也是這樣,人對了,世界就對了。
我重點講三個問題:第一,創新的思維問題。創新思維大家在大學里讀書很容易注重邏輯思維,這是很對的,這是西方亞里士多德教給我們的學問。創新思維不僅要依靠我們的邏輯思維,還要重視形象思維,還要重視一個東西,直覺思維,這個思維非常重要。有一個日本人叫(唐川秀書),這個人有一個演講,他說我曾經受到中國文化的熏陶,懂得莊子、老子、孔子、孟子,后來到了西方,學了直覺思維。他講了一個小故事,他說中國有一個莊子和惠施,二人相會與濠水之上,莊子說那個魚挺高興的,惠施說,你不是魚,你怎么知道它高興呢?莊子說,你不是我,你怎么知我不高興呢?莊子思維方式就是一種直覺思維。
直覺是非常直接的,沒有邏輯過程的,實際上它是長期修煉的結果。我們很容易排斥直覺思維,在量變階段邏輯思維非常好,質變階段需要直覺思維把握。這方面希望同學們,以及大學生研究人力資源的同志們研究這個問題。創造性的人才這方面非常突出,牛頓、愛因斯坦、波爾等等。平時不要太累,現在大學生拼搏拼搏拼搏,奮斗奮斗奮斗,進取進取進取,實際上靈感思維反過來了,需要你朦朧的狀態,或者需要你安下心來。中國古代有兩個字“智慧”,智是動之所得,慧是靜之所得?;凵厦媸莾砂褣咧悖殖謨砂褣咧阍谛纳蠏?,把各種煩惱掃掉,突然之間靈光一閃,計上心來。我們首先要學會自己的靈感思維、直覺思維,這才能幫助你成就大的事業。
我講幾點:第一,師承。
師承就是老師把知識傳承給徒弟一方,這就有一個培訓和教育的差別。大學里往往不重視培訓和教學的分開,教育就是培訓,培訓就是教育,這樣講下去很難辦了。教育就是教育,培訓就是培訓,二者是不一樣的。在這方面不加區分,是我們很多高校,是我們很多政府機關培訓中心的毛病。我們很多培訓中搞教育,教育者是傳授編碼知識,培訓是在傳授不可編碼的知識。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道理講得清楚的東西絕對不是真的東西。
我們的人才培訓上要特別注意老師一方和弟子一方,這里是不可編碼的技術傳授。我的表大概有200個零件組成,把表組裝起來需要1千個程序,我把零件叫什么講清楚了,程序講清楚了,我講完了,你記住了,但是你裝的表注定不走。這個表的奧妙你不懂,此中的玄機你不懂?,F在大學生里往往滿足教育,忽視了培訓。培訓是師承關系,師承者就是把老師的真傳拿到手了。企業的培訓沒有真東西,它是教育的替代培訓。中國不研究培訓和教育的差距在哪里,我們很難把真的東西傳給下一代,師承效應非常非常值得我們重視。
中國有一個學者,這個人擔當過北師大的校長,是中科院的院士。他說老師相對學生是裝甲車,裝甲車就是幫助學生規避沿途的風險。我們的前面有很多風險,有很多枝杈會誤了你的一生的,很多艱難險阻使得你不可能到達第一線。裝甲車是幫你指引道路,規避風險,有好老師指導你很容易成才,沒有好老師你很容易東撞西撞,一失足成千古恨。這里有9個字3秘訣:第一,小團隊;第二,一對一;第三,開放式,三句話概括了師承過程中所有的奧秘。
第三,創新人才的使用。
孟嘗君養兵三千名,動輒四千名,以養才為樂趣?;ヂ摼W時代養才必要,但要懂得不養而用。以網絡作平臺,以資金作紐帶,天下之才無人不可為我所用。這個是過去任何時代不可具有的一個現實,身為當今的領導人要懂得不養而用。比如現在我在人事部,我可以給北京市上班,可以給上海市上班,互聯網很快。這樣我可以不為單位所約束,現在西方世界出現一個問題,你的員工可能是你的員工,可能不是你的員工,就是因為互聯網。分身之術在中國將很快蔓延,一上互聯網,天涯若比鄰。
當今世界要有四個不養而用:第一,基于網絡。網絡做平臺迅速得不得了,毛阿敏有一首歌,一夜風云散,變換了時空,這個時空變換就在今天。河北省有一個企業家用著北大人、清華人、美國人、日本人,就是以網絡作平臺,以資金作紐帶,這個人打破了時空的阻隔,實現了人才的不養而用。過去紀委書記各縣調人,干完了走你的,不斷地用他,不斷地把他趕走,結果也是不養而用。這個東西是對的,但是你不負責任的,是基于權力不養而用。中央機關很多人目前給北京市干活,我認識的曾院長就是經常給北京市干活,地域允許大家在很短時間內走得到,這就是基于地域的不養而用。北京市搞戰略就不能搞北京市人才規劃,這樣就把中央人才排斥在外了,這么多大學者、大專家怎么排斥在外面呢?
第四,基于政策的不養而用。
我們院曾經幫助北京市一個區搞人才規劃,九五期間,十五期間都是我們做的,十五期間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十五期間大量GDP不是發工資的人做的,是當地特別是金融街大公司,比如一些大銀行,一些大的通訊公司,他們的錢都給了西城財政,為什么呢?因為政策。公司總部在哪,上稅在哪,這個政策讓西城區得到很多的錢?;谡咭埠軈柡?,當今創新人才的使用根據時代的要求、時代特征,要注意四個方面的不養而用。這幾個方面在一起,能使得對人才的使用有一個新的變化。我的時間到了,謝謝各位!
王通訊先生是中國人才學的開創者,是人力資源研究領域的泰山北斗,很多年輕的同事都是讀著王通訊學的《人才通論》走向人力資源研究道路的。《尚書》中有一句話,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商州時代類似于聯邦制,它之所以能夠延續在于一個“新”字,新就是創新。古人對這個有深刻的見解。
創新不僅僅是每一個個人安身立命之所系,更關系到國運,王通訊先生的演講給我們這樣幾點啟示:第一,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創新的時代。不創新好不好?非常好,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這種理想在當今社會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我們的國家在西方的一些思想指導下,被拿到全球化大的進程之中。人都在進步,都在創新,你能守著一個陶淵明式的理想生存下去嗎?不可能。不創新對當今時代就是毀滅,這是王先生的演講給我們的第一點啟示。
第二,創新實質上是人的創造力的迸發。創新型國家的建設依賴于我們的政府演習幾千年以來的與時俱進的好傳統,同時有借鑒各國發展的好經驗,提出創新型國家這么一個宏偉目標的確是高瞻遠矚。創新型國家要求我們有更多創新型的人才。第三,創新型人才或者說人的創新能力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培養出來的。你想辦法讓他具備是其一,更要激發他發揮出他的作用。第四,創新能力的培養或者說創新人才的培養是有方法的,其中是有奧妙的。剛才通訊先生講到,創新思維培養的一些很具有奧妙的東西。
第五,營造一個創新型人才不斷涌現的環境至關重要。
剛才通訊先生演講中也引用到了愛因斯坦,大家看武俠小說,神雕峽侶中李莫愁問,世間人為何物,把情何物改為人為何物,人是什么?這是李莫愁的一個疑問??档陆o予回答了,他說人是借助與想象力創造文化的生物。想象力是什么?想象力就是創造資源,我們創造一個創新型人才不斷涌現的環境是什么?就是要讓想象力插上翅膀,我們歡呼這個時代正在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