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國五大反傾銷案件盤點
WTO秘書處近日發表了對2007年上半年各成員國的貿易糾紛調查報告。報告稱,成員國在期間內共發起49起反傾銷調查,其中有16起針對中國出口產品。雖然這一數字比2006年同期的31起下降了近一半,但中國仍然是反傾銷調查的熱點國家,已經成為美國和歐盟反傾銷的主要目標。2007年中國外貿高速增長,然而,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件也此起彼伏。究其原因,一是我國經濟發展較快,出口增加,受到國外關注。一些國家懼怕中國強大起來。二是我國某些出口產品確實存在競相壓價和出口秩序管理工作薄弱等問題。
本文特對2007年截止到目前的五大反傾銷案件做出盤點。
TOP1:
歐盟對中國實施鋼鐵反傾銷調查
今年外貿的熱點和糾紛莫過于鋼鐵行業了。針對歐盟對中國實施鋼鐵反傾銷的案件中國國際招標網也對其進行了跟蹤評論。《鋼鐵業遭遇歐盟反傾銷尚有回旋余地》一文,評析了各方對該案的見解及分析該案的可能出路。歐盟從今年7月開始就擬對中國鋼鐵業采取反傾銷訴訟。10月29日,歐洲鋼鐵聯盟向歐委會提起兩起針對中國鋼鐵產品的反傾銷申請,涉案產品分別為熱浸鍍鋅板、不銹鋼冷軋薄板。歐洲鋼鐵聯盟還將在數周內對中國產盤條和厚鋼板提起反傾銷申請。
盡管歐洲鋼鐵聯盟已就兩類產品提起反傾銷申請,但中方對中歐政府間、行業間對話仍持開放態度,希望能通過對話、協商的方式解決問題;中方也愿意看到雙方業界能加強合作與交流,促進中歐鋼鐵業的共同發展。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今年1月至9月累計出口到歐盟25國的鋼材數量為907.24萬噸,約占出口到各國總額的20%。
中國鋼鐵出口何去何從?仍需耐心等待該案件的后續發展。
TOP2:
鋼鐵緊固件反傾銷案
歐委會于2007年11月9日發布公告,對來自中國的部分鋼鐵緊固件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涉案產品參考歐盟稅號為:73181290、73181491、73181499、73181559、73181569、73181581、73181589、73181590、73182100、73182200。
據我國海關統計,2006年我鋼鐵緊固件對歐出口5.32億美元,案件調查期(2006.10-2007.9)內出口額約7.6億美元,該案涉及我1700多家企業,涉案金額高達近5億美元。其中寧波占到20%,是寧波企業遭遇的歷史上最大的反傾銷案件。本次案件中一旦歐盟委員會裁定我國緊固件產品傾銷,那就可能導致寧波的緊固件生產企業徹底退出歐盟市場。歐盟的這次反傾銷案件對寧波廠商來說無疑是一次極大的考驗。本次反傾銷調查牽涉企業非常多,在全國范圍內涉案企業有1000余家。各省市正積極組織召開討論會應對該反傾銷案件。
TOP3:
中國節能燈遭連番追殺
2006年7月到期之時,歐盟應少數照明器材制造商的要求,又對產自中國的節能燈泡展開為期15個月的調查。以歐司朗和GE照明為代表的2 CFLi成為目前主張延續對中國節能燈反傾銷的主導力量。主張取消對中國節能燈反傾銷的一方陣營主要由中國企業所組成,目前已經有幾十家中國節能燈企業決定參與歐盟反傾銷調查抗辯。這一陣營的力量與5年前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01年僅有6家中國企業應訴。而這次中國企業顯得空前團結,沒有一家表示反對抗辯。究其原因,在于大家都已經意識到,只有抱團才能撬開沉封已久的歐盟市場。
10月15日通過決定,對產自中國、巴基斯坦和越南的節能燈泡再征收一年的反傾銷稅。今年8月印度商工部擬對中國產節能燈發起反傾銷調查,在150天內將出臺臨時稅率,而稅率一旦確定就將施行5年,如果征收高稅率,中國節能燈企業則可能失去印度市場。中國節能燈的海外市場撲朔迷離。
歐盟企業界和環保人士曾對歐盟委員會的建議表示強烈不滿。他們認為,繼續征收反傾銷稅會損害歐盟企業的利益。而且,由于反傾銷稅的大幅提高,導致了歐盟市場上節能燈泡價格的不斷上漲,此外,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也堅決主張取消反傾銷稅,但都遭到了歐盟委員會負責企業和工業事務的委員京特·費爾霍伊根的反對。
TOP4:
美國對中國銅版紙征反傾銷稅
銅版紙廣泛地應用于各種彩色畫報、畫冊、書刊封面、精美的商品廣告和商品包裝裝潢圖案等方面,屬于高檔紙品。
今年3月30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適用反補貼法,并開始對中國出口美國的銅版紙產品征收臨時反補貼稅。這意味著,美國將立即對從中國進口的銅版紙產品征收10.9%至20.35%的懲罰性關稅。這是美國第一次對從“非市場經濟國家”進口的產品征收反補貼稅。如果商務部認定這些產品屬于傾銷,美國的國際貿易委員會還必須在12月份就美國生產商是否受到實質利益侵害作出再次確認。一旦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確認美國企業因此蒙受損失,中國產銅版紙將面臨最高達99.65%的反傾銷關稅。
本案最令人擔憂的就是其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據他透露,目前,美國很多產業均在暗自觀察和積極備戰,準備伺機而動。比如,美國硬木地板行業極有可能于今年內對華提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訴訟。
TOP5:
中美聚酯短纖反傾銷案終裁揭曉
作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扶持發展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之一,作為市場化程度最高、最早進入國際產業鏈條的產業之一,紡織業也成為目前遭遇反傾銷等貿易爭端最大最多的產業。WTO近日發布的今年上半年全球反傾銷的產品中,紡織品居第二位。
4月12日凌晨,中美聚酯短纖反傾銷案終裁揭曉,這是自2004年以來中美貿易在反傾銷訴訟中,中國企業首次獲得零稅率。寧波江南化纖有限公司獲零稅率,大發化纖有限公司獲4.86%的稅率,其他中國應訴企業獲得的稅率平均為4.44%,未應訴企業稅率高達44.3%。
聚酯短纖反傾銷案被稱為我國入世后中美紡織品反傾銷第一大案,美方于2006年7月正式立案,涉及中國20家企業,金額達5000余萬美元,其中寧波大發化纖有限公司和寧波江南化纖有限公司為兩家最大的涉案企業,涉案值分別為1900余萬美元和1400余萬美元。
聚酯短纖是紡織業的重要原料,用于制造紡織品的基本原料——滌綸面料。此次涉案的聚酯短纖為再生聚酯短纖,主要用于睡袋、枕芯的填充之用,相對來說價值較低,也是目前中國出口聚酯短纖的主要品種。此案的成敗影響到中國紡織業其他品種的出口,即可能陸續面臨類似的反傾銷調查,意味著中國紡織業面臨的貿易摩擦已經不僅局限于下游的服裝等產品,已延伸至整個產業鏈條。(蒙英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