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專家把脈絲綢
在近日召開的2007年中國國際絲綢博覽會的同期,《華夏地理》雜志組織了一場以中國絲綢為主題的深度討論。中國工程院院士向仲懷、蘇州大學徐世清教授、江蘇民營企業家王春花、“華服大師”服裝設計師一慧、上海旗袍業的“老法師”褚宏生以及建筑家居設計師梁建國等參與了這場討論。
在徐世清看來,絲綢更多的社會影響和價值增長點還在于它的文化內涵。他認為,如果本土絲綢品牌要想掌握文化的實質,就必須從絲綢堆里抬起頭來,請社會學家、設計師、文化人類學家、工程師、作家、詩人、心理學家等一起來研究。不是來研究絲綢本身,而是來研究絲綢的終端消費者如何使用絲綢。
國內相關領域的科學家近年來致力于以科學手段尋求技術突破。2003年,西南大學桑學重點實驗室成功繪制出家蠶基因框架圖,并在《科學》上發表。三年之后,該實驗室研制成功家蠶基因芯片與表達圖譜。中國蠶基因組計劃項目主持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向仲懷說,中國家蠶基因組研究的重大突破將使傳統的蠶絲綢業的改造看到了曙光。
與此同時,絲綢產業經濟鏈也出現了積極尋求品牌建設的發展思路。由繅絲女工成長為絲綢企業老板的王春花,正在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雖然短期內還難以讓世界絲綢品牌格局產生根本性變化,但可以肯定的是品牌意識的增強,意味著新的絲綢游戲規則即將發生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