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服飾真假難辨 監管難管
“真假鱷魚滿街爬,百變狐貍滿街串”,品牌服飾一度為品味象征,但當假冒服飾魚目混珠時,服裝品牌的真假變得霧里看花。“盜版”服裝因其流通廣泛又有市場,讓缺乏真憑實據的市民難以維護自身利益,投訴也越來越多。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調查。
市場利益刺激
“盜版”防不勝防
今年上半年,某知名品牌宜昌代理商到宜昌市12315投訴,稱在宜昌市城區一體育服裝店,有假冒的運動裝,他稱在宜昌只有其具備代理經銷資格。后經工商部門檢查,該店確實有假冒的運動品牌服裝,工商人員立即將這批服裝予以查扣。
在西陵一路服裝一條街,記者看到不少經營戶在門口貼上“同行勿入、面斥不雅”的警告語。“服裝樣式外泄十分厲害,搞不好就要賠錢。”王先生在城區經營兩個品牌的女裝,他稱這一個月來共賠了數萬元。他新進的貨剛上架一周時間,同品牌、同款式但價格超低的衣服會出現在別人的衣架上。打電話追問廠家,才發現別人的衣服根本不是廠家的正規貨。這是什么原因呢?王先生經過多方打聽,才得知是地下服裝廠生產的“裁縫貨”仿造了自己的產品。而這種仿造貨款式流行、價格低廉,在批發市場出盡風頭、一路暢銷。因此,許多服裝批發商為了防止服裝樣式外泄,紛紛在門口貼上了警告語。
真如王先生所說的這樣嗎?記者走訪城區多家服裝店,發現絕大部分服裝店只是有門面和倉庫來經營服裝,既沒有生產廠房和生產能力,更不具備生產資質,但不少店面打出了訂購西服、工作服等宣傳牌。幾經周折,記者終于聯系到一位從事服裝加工的袁老板。他稱自己的主要業務是來料加工、成衣定做、批量生產等,也可以根據委托方提供的成衣制作衣服??僧斢浾邌柕溃?ldquo;能不能做品牌服裝呢?”他立馬警覺起來,詢問記者從事的工作,并堅稱自己只管制作衣服不負責商標。不過只要提供樣裝,一周內就可以上貨架。品牌服裝也可以做,但同一商標的服裝至少得訂100件(套)。原來,許多新款服裝就是通過這個環節,被仿版后流入市場。
加工隱身地下
銷售明目張膽
這些地下服裝廠在哪里制作衣服呢?記者聯系不少打工者,經過多日暗訪,發現了這些“盜版”服裝出貨的途徑。在西陵一路一家男裝店,記者的一位朋友在此當銷售員。月初的一天,一名男子來到該店,稱單位需要訂購20套高檔西服,問店里還有沒有貨,店主稱需要幾天時間就可以了。雙方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議定每套西服800元錢,但需先付一半定金。該男子沒有和店主簽定任何書面協議,口頭約定后,他留下20人的身高、尺寸后就離開了。接著,店主就撥打了一個電話,銷售員留心一聽,發現店主撥打的是本市一家私人服裝廠的電話,店主和該廠一番商議,價格變成了每套西服400元,并且要求要有某品牌的商標,然后店主把西服圖樣和20人的身高、尺寸傳了過去。僅僅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這批西服就運了過來,不僅有品牌商標,而且外包裝十分精美,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就這樣,這些“盜版”堂而皇之的穿在了市民身上。期間,也曾有市民拿著衣服找店主,稱訂購的衣服沒穿到一個月,就因質量不好出現破裂,但因沒有協議和真憑實據,最后不了了之。
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在宜昌市部分小型服裝生產廠,這些廠家縫紉機、鎖邊機等機器一應俱全,雖然有自己的牌子,但大部分生產的都是一些冒牌服裝,市民需要什么樣的衣服就生產什么樣的服裝,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