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業國際化道路怎樣走
- 憑著勞動力低成本優勢,中國服裝產品曾在國際市場上攻城略地,在擴大出口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業績。然而,作為服裝出口大國,我國在國際市場上卻少有話語權,貼牌加工是很多服裝企業的生存方式。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日益提高和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一些企業步履維艱。7月23日,我國政府出臺了新一批加工貿易限制類目錄,再加上今年出口退稅率下調,眾多貼牌加工企業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一些專家認為,國家這種近乎“休克療法”的措施,就是促使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上從低端走向高端。面對這種形勢,提高產品的國際化水平已是中國服裝業面臨的緊迫課題。
今年9月30日,設計師謝鋒穿著2008北京奧運的宣傳衫,第三次登上了巴黎時裝周的T臺。一年前,作為首位在這里舉辦發布會的中國設計師,謝鋒受到了極大的關注,但人們更關注的還是其品牌“吉芬”將會在歐洲市場上有怎樣的商業作為。在此之前一個月,中國導演賈樟柯的《無用》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紀錄片獎。而這部紀錄片主要表現的,則是設計師馬可在今年3月巴黎時裝周的“無用”發布會。“無用”品牌時裝隨即登陸法國市場,開始了其國際化的征途。
雖然這兩個設計師品牌的規模和定位在整個中國服裝業中并不具有很強的普適性,但他們的做法畢竟是一種有益的探索。
而另一些企業和品牌的發展,對于中國服裝業而言,也許更有意義。
比如安踏,這個近期剛剛在香港上市的福建運動用品企業從生產運動鞋起家。早在2001年安踏就成為國內運動品牌的巨頭,并利用本土資源經營俄羅斯市場。到2005年底,安踏在俄羅斯境內開設、管理、維護了600多個銷售網點,年銷售量突破200萬雙。隨即,安踏與新加坡一家專業運動產品銷售公司合作,以其一流的品質和營運模式,在新加坡的繁華區域開設了30多家專賣店,并在第一年就實現全部贏利。
截至2006年第三季度,安踏海外事業部的銷售量已經占安踏整個業務比重的20%左右。而支撐這些傲人成果的則是安踏在國內市場積累的能量———草根化的清晰定位、質量過硬的產品、合時宜的營銷策略、穩定的分銷網絡以及超強的市場控制力。
大連大楊集團是另一種典型。大楊最大的優勢就是20多年來在高級男裝領域的專業化發展。通過與國際頂尖企業合作,大楊集團在主要業務領域和加工制造方面達到了國際水平。與日本企業的合作,使大楊學會了如何將產品做得更加精細;與歐美名家合作,使大楊更真切地感悟到品牌文化的力量。所以,當別的企業被買家挑選的時候,大楊卻在挑選買家。2005年,大楊創世又投入巨資,為大連服裝研究所聘請了22位海內外的著名專家、大師作為終身高級顧問,為大楊高級男裝品牌“創世”服務的設計人員、營銷人員、合作者團隊幾乎囊括了世界各地的人才。在很多專家看來,這一“無國界”品牌的模式將是中國服裝業今后的發展方向。
同樣以專業精湛獲得國際市場認可的還有婚紗晚禮服巨頭“名瑞”。名瑞婚紗、晚禮服承襲了潮繡的獨特針法和技藝,又在藝術和手法上加以提升和創新,在弘揚了民族文化的同時,又注入了現代西方的藝術元素。也許這正是“名瑞”剛一進入國際市場便一炮走紅的原因。現在名瑞每年推出4000多個新款,已經成為國際婚紗設計的流行風向標。名瑞自己設計的產品得到國際婚紗巨頭的認可,許多中檔產品都能賣到單價600~1000美元,而名瑞的精品婚紗,甚至可以賣到幾千美元一件。這讓名瑞得到了國際婚紗界的尊重,也讓中國婚紗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話語權。
與上述企業和品牌發展之路相得益彰的是另一種更高層次的國際化經營。
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在美國的超市里發現,這里賣的中國制造的運動鞋比在中國本土的價格還便宜。在他看來,同樣的鞋生產成本相同,但是在中國,從整個的分銷系統到零售店的系統包括稅收系統都比較復雜,費用都比較高,因此最終累加到商品上的價格也就水漲船高。
這個細節對于“國際化”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高層次的國際化經營應該是價值鏈的組織者,應該是在國際化眼光之下,選取不同的最優資源進行整合,而不是單純把產品賣到國外去。
香港有一家公司叫“環球思捷”,它的總部一直設在香港九龍。這個做羽絨服的企業整合了全球的系統,將馬來西亞的橡膠、歐洲的設計、中國的勞動力、韓國的布料快速地組合成最優的質量和最便宜的價格,再利用極為適宜的分銷網絡將產品賣向全球。這是國際化經營的最高層次,是全球價值鏈的組合,連哈佛案例都將這個企業寫進了兩次。
在中國服裝業內,把這種戰略運用得最為出色的便是“杉杉”,其“多品牌、國際化”的運營思路已走在中國業界的前沿。而熟悉“杉杉”的人會發現,杉杉主要的市場卻是在中國,也就是說,在家門口進行國際化。
這同樣也是運動巨頭“李寧”的國際化思路。目前,“李寧”正在試圖將國際化的眾多資源為己所用,而其國際化運作的直接目標不是歐美市場,正是國內市場。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在國際視野中,做好跨國公司林立的中國市場,其實已經是在國際化了。這也應了寧高寧的那句話,“如果今天你不能在中國和麥當勞、沃爾瑪、諾基亞競爭,那你就不要去國外開快餐,搞銷售,做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