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紡織服裝業出口形勢穩定 質量有所提高
海關統計數據表明,2007年1-10月份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1415.51億美元,同比增長20.04%。1-8月份紡織品服裝出口價格同比增長8.12%,其中紡織品出口價格增長3.52%,服裝增長10.45%,對歐、美市場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價格指數分別為101.73和104.12。輸歐8類紡織品出口除了T恤、褲子、女式襯衫出現單價下滑情況外,其他五類產品單價均出現上漲。
與此同時,1-8月份紡織品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710.75億元,同比增長37.79%,增速提高4.4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虧損面比去年同期下降0.65個百分點。
出口單價提升和紡織品服裝企業利潤水平的提高表明我國紡織口服裝企業已經走出“以量致勝”的圓圈,行業正向著更加穩定和良好的方向發展。
政府調控效果顯現
高額貿易順差一直以來是引發貿易爭端的重要話題,我國政府已經通過出臺各類政策,如下調出口退率、出臺《加工貿易限制目錄》等方式來抑制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調整貿易結構。目前來看,這些措施的調控效果已經顯現出來。
從海關統計的出口數據來看,全國總商品出口額同比增長率持續呈穩步下降趨勢,而紡織品服裝出口占比自2002年以業也一下在下降,2007年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速度較2006年發生了較大幗度的下滑,一切跡象均表明,紡織品服裝出口正走向穩定增長。
輸歐紡織品將實施雙邊監控
2007年10月9日,中國與歐盟達成新的紡織品貿易協議,取代現行的配額制度。新制度為“雙邊監控制”,有效期從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協議涵蓋了T恤、套衫、胸罩、上衣和男式長褲等8類產品。“雙邊監控制”要求中國和歐盟雙方對8類別紡織服裝實施雙邊監控,不設數量限制,歐方實施自動進品許可制度。
配額制束縛的取消并不意味著輸歐紡織品數量的完全自由化,輸歐紡織品仍然受到WTO特保條款的限制,根據特保條款,歐盟可以在認為本區域產業遭到沖擊后,向WTO申請對中國出口歐盟的紡織品申請特保條款,同時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也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以達到限制中國產品出口的目的,因此雙邊監控實施的效果將決定是否會有新的貿易壁壘產生。
有民幣升值加速 紡服企業應對有力
面對人以幣升值的加快,我國紡織品服裝企業應對比較有力。一般來說,當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1%,出口企業利潤將下降1%。紡織品服裝企業平均利潤在3%-4%,而2005年至今人民幣況美元匯率已經升值10.1%,以此推算,紡織品服裝企業將面臨全行業虧損。然而事實并非如此,2007年1-8月份行業內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37.79%,增速提高4.42個百分點,且虧損面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65個百分點,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只有一個,即人民幣升值給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被企業通過其它方式抵消掉了。
據了解,企業規避和轉嫁匯率風險的方工方要包括:增加結算幣種,減少美元結算的比重,豐富結算方式、鎖定匯漲風險,變換定價方式、提高產品價格,出口轉內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