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童裝品牌的市場細分策略
一、 中國童裝業的迅猛發展
中國童裝業目前被譽為服裝界的朝陽產業,之所以有這樣的贊譽,與近幾年童裝業在我國的迅猛發展分不開。在我國,0 ~ 16歲的兒童有3.8億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4,這一龐大數量成為我國童裝業發展迅猛的必要前提。而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上升及社會與家庭對孩子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童裝的消費支出在家庭的消費支出中所占比例也逐年上升。而相對于市場的旺盛需求,我國童裝的年產量卻只有6億多件,平均每個孩子每年不足3件。另據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2001年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五大城市的調查,兒童月平均消費高達897元,最高的廣州市兒童消費為1 101元,最低的西安也有462元。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對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的統計,我國童裝銷售量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別比其上年增長了26.8 %、16.4 %和31.7 %,并將在未來幾年中以每年8 %的速度遞增。由此可見,一方面是市場旺盛的需求,而另一方面是生產上供給的相對不足,因此童裝市場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中國童裝市場中所蘊含的巨大商機立即激發了國內外的許多企業的投資熱情,越來越多的童裝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了出來,其中不乏知名企業。如,國外的快餐業巨頭麥當勞、阿迪達斯、耐克等大品牌,都紛紛在中國市場推出了自己的童裝品牌。又如國內的娃哈哈集團,首次進軍童裝業,就在全國開了800多家專賣店。由此可見,童裝市場的相對空白與嗅覺敏感的企業、商家的積極投入共同鑄就了目前中國童裝業快速發展的局面。
二、 中國童裝業的發展現狀
在我國童裝業發展迅猛的背景下,更需冷靜地審視其中的成績與不足。中國童裝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的確取得了很多驕人的成績,出現了像“織里”和“環市”這樣的童裝名鎮。如佛山的環市,在方圓5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就有2 000多家生產童裝以及與之配套的企業,童裝行業從業人員達7萬人左右,童裝年產量1.7億件。在童裝品牌建設方面,我國也涌現了一批具有良好口碑與較高知名度的國產童裝品牌,如東莞的“小豬斑納”、深圳的“安奈爾”等品牌童裝。除此之外,我國童裝品牌還有自己的流行趨勢發布、自己的專業化的設計師隊伍、專門的童裝設計大賽等等。可以說,我國的童裝業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在迅速成長著。
但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童裝業的一些問題。盡管現在市場上童裝產品可以說是玲瑯滿目,但國產童裝品牌只占品牌童裝50 %的市場份額,另外一半的市場份額均被外資或合資的童裝品牌所占據。而在國產童裝中,只有30 %是有品牌童裝,另外70 %是無品牌產品。就目前的市場銷售情況而言,也是外資或合資的童裝品牌遙遙領先,如米奇妙、麗嬰房、派克蘭蒂等。因此,可以說國內的童裝品牌與這些國外的名優產品相比還是缺乏市場競爭力的。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價格問題,如目前童裝市場價格兩極分化嚴重;也有設計方面的,如款式不夠新穎,沒有符合兒童心理;也有質量方面的,如目前媒體頻頻爆出的童裝質檢方面的問題等等。但其中有一個重要問題不能忽視,就是國內童裝的市場細分不夠到位。
這個問題是體現在多方面的,如有的童裝品牌在店面展示中,休閑裝與禮服同臺展示,讓人搞不清其產品風格到底是什么;還有的品牌設計細分不夠到位,從嬰兒服、幼兒服,到小童裝、中童裝與大童裝,全部包辦。這種粗放型的生產模式,是不能適應當今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的。因此,目前童裝市場的細分不到位,是制約中國童裝業發展的一大因素。
再看國外知名的童裝品牌,每一個在市場細分上都做足了功夫。如臺灣品牌“麗嬰房”,以“大象”為標志,宣揚成熟穩健,和平與希望的品牌理念,產品定位于0 ~ 6歲兒童,服裝的風格是優雅精致,服裝的色調以溫馨可愛的粉彩系為主;而美國童裝品牌“米奇妙”,借助早已深入人心的迪斯尼卡通明星“米老鼠”為標志,宣揚健康與積極向上的品牌理念,產品定位于4 ~ 14歲兒童,服裝的風格是運動休閑服為主,多采用針織面料,色彩鮮艷,穿著舒適。
正是這些國外知名童裝品牌,注意細分童裝市場,并有明確的市場定位,才能在長期的市場競爭中逐漸確立并鞏固自己名優產品的信譽與地位,最終在當今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中成為最大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