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電機:立足微特電機 領先細分市場
投資要點
公司立足微特電機的研發和生產,堅持細分市場的領先:主要產品是為縫制機械和汽車配套的微特電機及電腦高速平縫機。公司是世界主要的縫制機械配套電機生產企業之一,目前已進入汽車配套電機市場,與國際最大的汽車座椅配件商JCI合作,開啟汽車座椅電機的國產化進程。
配套細分市場前景良好:產業轉移和穩定需求支持縫制機械行業持續增長,機電一體化是顯著趨勢,縫制機械配套電機市場前景良好;快速增長的乘用車市場帶動汽車配件市場的加速增長,國際汽車配件巨頭汽車電機國產化引領汽車電機廣闊市場前景。
縫制機械配套電機提供穩定增長,汽車電機是新的業績增長點: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用縫紉機電機生產廠,市場份額45%,工業用縫紉機電機和電腦高速平縫機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分別為8%和15%;公司與美系汽車的主要汽車座椅電機供應商JCI(國際市場12%)合作,已進入汽車電機市場。
風險因素:因為縫制機械行業屬于完全競爭狀態,公司存在一定的行業競爭風險;公司微特電機的主要原材料價格受銅價影響較大,存在一定的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
業績預測:我們預計公司07-09年分別實現凈利潤2907萬元、4207萬元和6061萬元,按照發行2000萬股計算,攤薄后EPS分別為0.38元、0.55元和0.79元,07和08年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1.9%和44.7%。
估值及投資建議:根據與已上市業務相似的企業的相對估值比較及絕對估值,結合公司的快速成長性以及深圳中小板塊屬性,我們認為公司的合理價值區間為9.25—10.25元,相當于06年PE的37.0—41.0倍(06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每股收益0.25元)。
估值
相對估值
與公司股本相近的上市公司市盈率、市凈率均處于較高水平,體現了當今市場形勢下對小企業未來的樂觀估計;與公司業務相近的公司市盈率、市凈率均處于一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發展成熟后該類業務模式下企業的估值水平。鑒于公司具有技術優勢、縫制機械產品市場前景穩定而汽車電機市場前景良好,公司發展既有穩定業務支撐又有廣闊市場發展空間,基于對以上可比上市公司的歸納,公司合理的06PE應在37.0—41.0倍之間,公司06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每股收益0.25元,根據P/E估值方法,方正電機上市后合理價值區間為9.25—10.25元。
絕對估值
假設長期增長率為1%,總股本為7715萬股,行業平均貝塔1.02,無風險利率4.5%,風險溢價9.0%。
估值結論:合理價值區間為9.25—10.25元兩種估值方法對公司的估值結果如下:
相對估值法:對比國內可比公司,公司的每股價值為9.25—10.25元;絕對估值法:公司的每股價值區間為9.34—10.11元;根據與已上市業務相似的企業的相對估值比較及絕對估值,結合公司的快速成長性以及深圳中小板塊屬性,我們認為公司的合理價值區間為9.25—10.25元,相當于06年PE的37.0—41.0倍。
公司概要
方正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正電機)于2001年11月由麗水方正電機制造有限公司整體改制變更而來,其前身麗水方正電機于1995年7月成立。公司自95年成立以來一直由董事長張敏等5人為核心的管理團隊經營管理,堅持10多年致力于微特電機的研制、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縫制機械和汽車配套。
立足微特電機的生產研發,堅持細分市場領先優勢
方正電機是世界主要的縫制機械配套電機生產企業之一,產品在細分市場內均處于領先地位。公司主要產品為家用縫紉機電機、工業用縫紉機電機、電腦高速自動平縫機與伺服電機、汽車座椅、搖窗電機,主要為縫制機械和汽車配套。
公司始終立足微特電機的研發與生產,以技術優勢保持細分市場的領先優勢。公司自成立以來即具有家用縫紉機電機的技術和生產優勢,該產品市場占有率高,領先優勢明顯;2003年,公司成功研制出變頻調速交流伺服電機及控制系統,是國內首先將該技術用于縫制機械設備的企業,公司將該技術應用于電腦高速自動平縫機產品,填補了國內的技術空白,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該產品核心技術的企業;2006年,公司又成功的將主軸直驅技術應用于電腦高速平縫機,解決了電腦高速平縫機“油的污染問題”,主軸直驅電腦高速平縫機的產業化使公司繼續保持在電腦高速平縫機細分市場的領先優勢;2007年,公司研制多年的汽車電機已形成銷售,通過與國際大型汽車配件企業的合作,公司已初步進入汽車配套電機市場,開辟了新的市場空間。
縫制機械配套電機的龍頭地位帶來穩定收益
產業轉移促進國內縫制機械行業的發展
中國是縫制機械的主要生產國
隨著世界縫制機械產業向中國大陸的轉移,我國已成為主要的縫制機械生產國,縫制機械產量占世界的70%。其中:我國家用縫紉機約占世界產量的55%以上,工業用縫紉機約占世界產量75%。我國縫制機械整機制造企業(未含臺灣省)共有850多家,零部件生產企業有1,000多家。
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增長穩定、產業相對集中根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統計,2006年度,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160.04億元,同比增長19.90%;實現利稅總額17.53億元,同比增長13.86%;累計實現利潤12.09億元,同比增長10.36%。
近幾年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經濟一直呈快速增長態勢,一些主要的行業經濟指標持續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值得關注的是,服裝企業市場的擴展,以及我國縫制機械企業“以銷定產”生產方式的采用,使得近兩年行業工業銷售產值快速增長,企業利潤大幅提升。
2006年度累計銷售縫制機械903.59萬臺,同比增長13.66%。其中家用縫紉機257.13萬臺、工業用縫紉機6,210,276臺、服裝機械254,267臺。2005年、2006年縫制機械行業的產銷率基本維持在98%。
據國家海關總署有關資料:2006年我國共出口縫制機械整機12,798,715臺,出口創匯12.074億美元,同比增長6.55%和25.03%。2006年縫制機械及零部件出口創匯1.43億美元,同比增長9.49%。
縫制機械主要產區優勢明顯。以浙江、上海、陜西、天津、江蘇、廣東等6個主要產區為代表的區域結構基本定型,并逐步趨于合理化。根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縫制機械協會信息部的統計顯示,2006年我國縫制機械產業96%以上集中在浙江、上海等六大產區,其中浙江產區發展速度最為顯著。2006年浙江產區縫制機械工業總產值72.36億元,同比增長了25.68%,占我國縫制機械產值總額的55%。2006年以來,浙江的縫制機械企業憑借其自身優勢和準確的市場定位取得了很大的發展。
機電一體化是行業技術發展方向
近年來,隨著電控技術的發展,機電一體化產品快速發展,品種逐步增加。
據初步統計,縫制機械中已經采用電控技術的產品有10多類,主要有計算機多功能家用縫紉機、電控平縫機系列、包縫機系列、套結機系列、鎖眼機系列、釘扣機系列、開袋機系列、程控組合縫紉機系列,裁剪機系列和熨燙機系列等。其它新的技術,如激光、傳感、超聲波、CAD/CAM等也在縫制機械行業得到了廣泛采用。因此,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向機電一體化、自動化方向發展的新時代。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