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高利息和高工資侵蝕紡織企業利潤
印度聯合工商會(Assocham) 會長 Mr. Venugopal N. Dhoot 發布商會近期的一份研究結果時指出,盧比對美元升值導致小紡織企業虧損,而大品牌公司則為了保住不斷下降的底線而與利息、原料和勞動成本增大做抗爭。
ASSOCHAM Eco Pulse (AEP) 的研究指出,除了國內貨幣不斷升值之外,借貸成本高,以及勞動力緊張導致的工資成本上升已經使得紡織公司的利潤空間快速縮水。
最大的10家紡織公司的凈利潤,包括 Nahar 紡紗廠, Gokaldas, Raymonds, RSWM, Welspun, DSCL Shriram, 在今年到9月結束的一個季度內已經平均減少 32%。
平均收入在 2-9 億盧比的小企業稅后利潤下降 74%。
Assocham 研究機構完成的 AEP 研究報告基于10家大紡織服裝公司和10家小紡織服裝公司的企業的業績。
10家大紡織公司今年2季度平均增長 12%,10家中型公司增長 9.4%。
這 20家公司中有7家二季度收入與07財年二季度相比減少。
由于超過 50%的紡織服裝公司銷售面向海外市場,因此,去年一年盧比對美元升值接近 12%,導致印度紡織工業在國際市場喪失競爭力,印度紡織工業在國際市場面臨來自中國、孟加拉、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的激烈競爭。出口減少加大了國內市場的價格壓力,也影響了紡織公司的收入增長空間。
盧比升值影響對中型紡織公司的影響更為顯著,因為他們的綜合收入僅增長 8%,而大型紡織公司的收入平均增長 16%。因為大公司的議價能力較強。
紡織公司運營成本高是凈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
到目前為止本財年的利息率高達 12.75-13.25, 相比之下,去年為 11-11.5。
紡織公司的利息增長快過銷售增長。大公司借貸成本大幅提高 45%,而銷售僅提高 12%。同樣,小公司利息開支增加 17.5%,而銷售僅增長 9%。
利息高也抑制了紡織企業的信貸支出,紡織行業的非食品銀行信貸增長從2006年8月17日的 39%降至今年的 28%。
紡織工業利潤下降的原因是出口壓力加大,但工資增長卻未受影響。大型公司和中型公司的工資成本分別提高 25%和21%。
印度國家嚴厲的勞動法不允許企業根據需要調整勞動力。1970 年的勞動合同法限制紡織企業到外部尋找工人或者雇傭合同工。
大部分大型紡織公司認為原材料成本大幅提高,在10家大紡織公司里有7家認為原材料價格提高幅度大于銷售增長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