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裝:品牌創新是發展的關鍵詞
- 由中國服飾報社、中國職業裝產業協會共同主辦,海南省服裝協會、海南省服裝設計師協會協辦的第五屆中國職業裝企業家峰會暨職業裝企業自主品牌建設及創新高峰論壇于11月19日在海南省海口市舉行。海南省工業經濟與信息產業局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到會祝賀,海南省服裝協會、海南省服裝設計師協會會長陳藝,中國服飾報社副社長陳小力,中國職業裝產業協會秘書長王耀民,著名服裝評論家潘坤柔以及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近40家職業裝企業家出席了峰會。峰會期間還舉行了中國職業裝十年慶典啟動儀式,與會代表參觀了海南欣龍無紡股份有限公司。會議得到了海南省豪美服飾、佰秀服裝、喜路來職業服飾和海南欣龍無紡股份有限公司等的大力支持。
會議以加強職業裝行業品牌建設及自主創新為主題,認真總結了職業裝行業品牌建設的經驗、教訓和今后的發展方向。
中國職業裝企業如何下大力度加強自主品牌建設、走一條職業裝獨立發展的新路?在行業競爭日漸顯著的今天,如何建立精準營銷體系,以品牌贏得市場?面對21世紀“創意經濟”時代的來臨,如何以創新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職業裝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本次峰會上,寧波太平鳥職業服飾有限公司、上海杰帝亞托服飾有限公司、南通亞細亞服裝研究院等單位對此交流了各自的經驗、體會及探索方案,在會上引起熱烈反響,受到與會企業代表和專家的一致好評。
從1998年開始,職業裝從40多個服裝大類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新產業,這在中國服裝史上是一個大事件。歷經十余年的發展,中國職業裝有了長足的進步,形成了以千千萬萬個職業裝企業為后盾,以千千萬萬個職業裝企業的團結合作為基礎的職業裝團隊;并且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從弱到強,逐步形成了一個產業大軍,涌現了一批知名職業裝企業和品牌,并且以前所未有的專業化規模不斷壯大。
10年已成過去,下一個10年即將開始。將中國職業裝產業做強做大,已不僅是擺在職業裝人面前的話題,而是整個中國職業裝企業為之努力奮斗的目標。
以職業裝帶動服裝業發展
海南省工業經濟與信息產業局 楊軍
相對而言,海南省的服裝產業是個弱勢產業。海南省服裝協會于1995年成立,原屬海南省經貿廳主管單位,現劃歸為海南省工業經濟與信息產業局為主管單位。據海南省服裝協會和海南省服裝設計師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海南省現有各類服裝企業近千家,但規模企業并不多,且大多屬于加工型企業。與全國服裝先進省市相比,海南的服裝工業發展明顯滯后。據統計,海南本地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只有千分之幾,一向喜愛時尚的海南人不得不身著“京派”、“南派”、“漢派”等不同風格的服裝。
近年來,海南省服裝協會在推動服裝業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為企業拓展市場、尋求商機,探索服裝產業發展模式,做了大量工作。作為主管單位,我們也積極配合協會的工作,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幫助,創造條件。
眾所周知,海南是一個熱帶島嶼省份,藍天、大海、椰子樹是海南的特色,同時,“花襯衫”俗稱“島服”,作為極具海南特色的休閑服裝近幾年發展較快,是海南的一大特色,這也是一種產業優勢。海南省生產“島服”的企業大約有20多家,知名度較高的品牌有:陽光島、絲妮雅、維特張、生態風、椰風海韻等。
職業裝是企業的形象標志服裝,而海南可以說是全國職業裝普及率較高的一個省份,但海南的制服企業規模還不夠。
“中國職業裝企業家峰會”此次在海南召開,服裝企業要抓住這次良好的學習機會,向優秀企業家們取經,學習大家的成功經驗,共同合作,為海南的服裝產業做出貢獻。
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海南省服裝協會、海南省服裝設計師協會會長 陳藝
美麗的海南島有著一群為服裝事業默默工作的人,他們很辛苦,因為海南的市場有限,但他們每天都在工作著,快樂著,思索著,發展著。
海南的服裝產業相對來說是個弱勢產業,大大小小的服裝企業雖有近千家,但具備規模的企業并不多。海南不能和其他服裝產業發達的省份相比,因為沒有太多的基礎。這次會議很有意義,特別是對海南省職業裝企業來說,更有意義。
作為行業組織,要為會員企業做好服務,為政府當好參謀,為行業做出貢獻,盡己所能,勇于突破;齊心協力,做好工作。
作為企業,要共同努力,促進行業的發展;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貢獻率,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跳出同質化競爭,贏得市場。
經過努力,海南已經出現了像“豪美”、“佰秀”“喜路來”“大元帥”等一批優秀的職業裝品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省的特色服裝——花襯衫,俗稱“島服”已經成為海南的一大特色產業,并涌現出了陽光島、絲妮雅、維特張、生態風、椰風海韻等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而且“絲妮雅”品牌以其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成為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標志服,深受人們的喜愛。
縫紉客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