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企業象山暢談節能減排 節能也可以贏利
上周末,中國針織工業發展論壇落戶在寧波象山縣——這個浙江重要的紡織業聚集地。面對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降低的壓力以及嚴峻的節能減排形勢,大家暢所欲言。
“目前節能減排的大形勢應該說是節能明顯,但減排還不夠。”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副處長曹學軍一上臺就將這個事實拋給了企業,“2007年上半年,全國能耗萬噸以上的紡織企業有600多家,其中大部分同比下降5%~10%,但紡織業的廢水排放卻上升了6.5~9.5%,其排放總量在所有的工業行業中排在第4位。”
“節能方面,不少企業做出了成效,我們曾經考察過紹興的一個企業,他們連縫紉機上都裝了節能裝置,達到了20%的節電率,還有一個企業將省水列為一個考核制度,企業成本因此下降了20%。”曹學軍表示。
但作為中國污染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雖然不少紡織企業已經通過開發新技術或引進設備改善了生產環境,但仍然有企業將這作為一個擺設。“有一次在去蕭山一家企業時,發現他們所有的新設備都開啟了,但后來了解到,這些設備平時都是放著不用的,只用來應付一些特殊場合,比如我們的考察。”曹學軍提醒在座的企業,“其實我們應該把引進設備看成一種投資,要充分利用它們的價值,而不是認為這是一種沒有回報的負擔。事實證明,很多節能減排的設備投資只要充分利用,在一兩年甚至幾年內是完全可以收回成本,甚至帶來贏利的。
除紡織業污染中含重金屬和致癌物外,印染污水還含有高濃度的有機物質,如果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這些有機成分分解后會耗光水中氧氣,造成魚蝦的成批死亡,對環境及人本身都有極大傷害。如何減低污染也成為企業尋求發展必須跨過的一道坎。
“紡織行業中,能耗最大的環節是印染,只有35%的能源利用率,同時污染也非常嚴重,這也是重點解決的環節。”會上,10家傳授經驗的企業有一半以上將新技術開發放在了染色這個污染最大的環節,有企業還介紹了他們的超臨界二氧化碳染色技術,這是一種無水染色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