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最后的暴利外貿:尾貨
中國的服裝制造商還在為高成本低附加值的現狀連連叫苦時,位于產業鏈末端的服裝尾貨商們卻偷偷地笑了出來:原來暴利在這里!
2元毛衣、5元牛仔褲、25元羽絨服……價格如此之低,尾貨商們依然有大利可“圖”。記者在對服裝尾貨的商業鏈條進行了一番梳理后發現:做服裝尾貨生意,除了賺差價,還要找門道。
低于成本價拿到尾貨
義烏一家商貿公司經理李建太最近淘到一批“寶貝”——500個皮包,每個只賣20元。李建太盤算著:把這些皮包賣往美國,利潤可以翻番。
李建太從2003年開始在中國淘尾貨,然后把這些產品賣給美國客戶,最終到美國的“99美分店”進行零售。由于產品的終端價格低,李建太必須要找到價格更為低廉的中國產品,而尾貨恰好滿足了美國客戶對產品價廉質優的要求。
李建太平時的工作就是在浙江的各個加工工廠間奔波,但是他并不會下訂單,因為在他的算盤中,下訂單制造產品不劃算。他認為:“訂單的價格很高,至少是尾貨的2到3倍,而且產品生產周期長,并不符合客戶的要求。”
據了解,出賣尾貨的工廠,產品可能達到數百件、上千件,只有在一次性購買大量產品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獲得低價,且多數低于成本價。以低價獲得尾貨后的批發商,加上利潤賣給零售商,而零售商再加利潤賣給消費者,這樣一個服裝尾貨的商業鏈條就完成了,其中各環節的利潤相當巨大。
多渠道尋找尾貨渠道
北海森貿易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許玉國做服裝尾貨批發生意已經很多年了,他周邊有一個“尾貨圈”。“許多人都可以給你提供尾貨信息,像黃牛中介、面料商、服裝廠甚至是運輸行業的人”,許玉國向記者表示:他還在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圈子”,比如在各種展會中,主動和服裝廠建立聯系,并經常與服裝廠老板保持聯系,打聽新的尾貨。
許玉國憑著多年做尾貨的資源,去年年底開始轉型開設了自己的服裝連鎖店,以極低的價格出賣尾貨。據他介紹,從廠家拿尾貨的價格,會因時因人而異,通常文化衫的價格在3至4元之間,價格普遍低于成本價。許玉國親眼看到,自己花每件5元錢購買的尾貨,在一家大商場內則賣到了700元。所以在他的店里,很多產品即使以十倍于進貨價的價格賣出,也似乎并不貴,但他賺取的利潤已經很高了。
“真正的差異只是品牌上的。”由于涉及到侵權問題,對于一些知名品牌的尾貨,許玉國都要讓員工減去商標。他提醒,采購尾貨,一定要注意商標的侵權問題。“即便名牌賣到一元一件,如果涉及到侵權,也絕不能采購。此外,在采購過程中,不能僅看價格,還要看產品的質量、面料以及甲醛是否超標等問題。”
尾貨商正向集群化發展
據了解,目前義烏是針對出口型產品的重要尾貨市場,而北京正在興起的大型尾貨市場也成為“淘貨人”關注的焦點,尤其是來自山東、山西、內蒙古、河北等地區的商貿公司尤為關注北京的尾貨市場動向。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