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營銷的三元結構-3
這個模式對企業的研發人員比較有影響。因為過去大部分研究人員過去只研究技術,對三源信息是較少整合研究或者不作為主要研究方向的。不少公司研發的主要方式是看看國際上或者國內同行賣的好的產品學一個回來,也不知道為什么要向這個方向研發,也沒有自己的路線,有時候研發出來的產品是互相沖突的,所以從長期的發展來看消費者不會對它的品牌形成穩固的、統一的消費慣習。
人群特性定義機會模式
零點研究集團針對不同人群做過很多研究。比如和招行合作的新富人群研究,與李寧合作的對青少年運動行為的研究,與飛亞達合作的對新藍領消費模式的研究,與前景集團合作對性工作者群體的研究,與南方周末合作的對于新男性的研究。比如從對中學生的研究中可以發現,他對家庭消費模式的影響力非常大,占到家庭消費決策權的44分,而每個成人的消費的決策權只有20多分。但如果看每個人的影響力,無疑是中學生影響最大。做市場調查的時候只研究中學生個人,這樣的方式也是不對的,因為中學生80%的時間是跟伙伴在一起,他的意見形成模式是一種群體探討式的行為,是跟伙伴們商量之后的決定,是一種典型的團體人格。與白領比較,中學生能接受群體一致性,而白領是個體性和競爭性的;與藝術家比,成人的酷講究空間,是宏觀酷,而中學生是注重感性的細節,是微觀酷。當我們研究人群之后,了解人群的心理特征、行為特征之后,就能了解這個人群品牌特征偏好,就可以理解他們的產品需求變化趨勢,就可以知道他們所需求的服務模式。
零點的最新調查發現,現在所有的產品品牌都沒有為藍領群體專門設計的。其實藍領可以分為三個“藍”:普藍,普通藍領(45歲左右,收入較低,對前途比較擔憂,消費非常謹慎,占人群的47%)、深藍,資深藍領(30歲左右,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較好的收入。以專有技術謀生,而且其技術是社會稀缺的,占人群18%)及銳藍,銳意藍領(25歲左右,目前是藍領,但有轉化成為白領的潛能。這部分人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有大專以上學歷。年輕,活力,進取,消費觀念超前。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占人群38%)。這三群人如果購買產品,真正購買白領產品的基本是銳意藍領。藍領群體與白領群體有個品牌認同交叉群體,就是銳藍群體。這樣我們就看到,按照職業人群,市場是細分的,但細分市場也是鏈接的:象銳藍雖然屬于藍領群體,但是他們屬于“身在藍營心在白”,所以產品針對白領的時候,對于他們也有動員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藍領都有這樣的消費理念,普藍與深藍會認為藍領就應該消費屬于藍領的產品,然而沒有,所以說市場上缺乏的是針對普藍與深藍的品牌。我們將銳藍與白領重疊的市場叫做A類,將深藍與普藍的市場叫做市場B類,打藍領也可兼得無領的市場叫做C類。而同樣的市場分割與跨位原理也發生在其他的細分職業群體中。
所以很多產品在進行定位選擇的時候,只選擇一個特定的人群做,一般來講只有B類市場具有這樣的特性。在現在的歐美市場上有很多“縫隙市場”,因為很多其他的市場都被占據了,所以就選擇做小群體的生意,所用的模式也是這個,單打某一群體,這種策略叫做聚焦策略。第二種市場,叫做拼合策略。主要指做一個市場的同時會對相近的幾個群體有所影響。第三種策略叫做鏈動策略。鏈動策略是利用社會群體間的影響鏈來確定針對的群體,但是在上端的影響可以擴散到下端,而選擇在下端市場進入容易,逆向上攻很難成功。以飄柔為例,飄柔針對的是白領女性的,但是在實際的使用經驗中,無領女性也在使用,只是無領女性通常用的是小包裝形態。非常可樂定位在下端,很難回溯到前端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