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反傾銷“嚇不倒”中國鞋企
“中國鞋企受到了歐盟的不公平待遇,但是不會被‘嚇倒’,更不會放棄歐洲大市場。”談及歐盟對中國鞋企采取的反傾銷措施,中國輕工藝品進出口商會秘書長王穎斬釘截鐵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鞋業遭受制裁 逆境尋求發展
王穎認為,中國鞋業是“中國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在2007年同時遭受到“中國制造風波”和歐盟反傾銷措施的打擊,但是中國鞋企并沒有因此“垮掉”。
她還認為,對于歐盟的反傾銷終裁結果,國內企業不能接受,因為無論是在法律規定還是在操作層面上,終裁結果都存在明顯的不公正。從目前形勢看,已經有4家國內企業上訴歐盟法院,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國內企業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益。
“雖然遭到了歐盟反傾銷措施的打擊,但是從我們的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到,不少企業正發揮著在逆境中發展的優良傳統。”王穎風趣地說。
據中國輕工藝品進出口商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我國鞋類產品出口72億雙,交易額達到210億美元,平均單價2.92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9.8%、16.1%和5.8%。而對歐盟出口的反傾銷涉案皮鞋有9858萬雙,比去年同期(10716萬雙)減少8%;出口金額7.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6.8億美元)增長7.2%,平均單價7.41美元,比去年同期(6.35美元)增長16.6%。
單價彌補數量 推動出口有原因
“其實,中國鞋單價的提升是支撐中國鞋業繼續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價格的上揚又來自于4個方面。”王穎向記者解釋。
首先,歐洲離不開中國這一供給市場。歐洲對于中國皮鞋的需求量很大,因此,短時間內放棄中國市場是不可能的。“如果中國皮鞋完全不出口到歐洲,那么,歐洲很可能會有人要光著腳丫子。”廣東一家皮鞋生產企業的老板李先生跟記者開玩笑地說。
其次,中歐貿易商有不少建立了穩固的伙伴關系。雙方通過長期合作,能夠相互體諒,共同應對面臨的問題,分擔匯率、稅收等損失。“其實,很多歐洲客戶精通成本計算,也能讓給我們生產方一部分可觀的利潤。但是如果開出的條件實在不合算,或者像歐盟宣稱的那樣‘售價低于成本’,歐洲客戶也不會傻到去做虧本生意。”李先生說。
再次,出口結構調整帶來的影響。一些中小企業因為無法承受歐盟反傾銷稅率,被迫退出了歐盟市場,而他們所掌握的那部分訂單隨之轉到國內大企業。“現在,鞋產品出口歐盟的條件更苛刻了,企業利潤減少。此時,大企業顯示出了規模化生產的優勢。”李先生介紹說。
最后,一些自主品牌企業憑借良好的信譽和可靠的質量,使產品價格維持在較高水平。據了解,中國品牌皮鞋以其穩定的質量,贏得歐洲消費者的良好口碑。在中國鞋對歐盟出口日益減少的情況下,中國品牌皮鞋的價格逆勢而動,水漲船高。
中檔產品受青睞 產業轉型不容緩
“雖然目前很多國內企業仍在堅守生產陣地,但也愈發感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王穎說。她表示,對中國鞋企來說,其生存空間正在被不斷壓縮。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勞動力及土地等生產成本增加,就像“三座大山”擋住了中國鞋出口去路。此前,就有不少研究人員預測認為,2007年對于中國鞋企將是一次重大考驗,提前定位轉型很有必要。
“其實,對于中國制造的質疑聲,已經嚴重地影響了中國鞋企的聲譽。以前,很多國外進口商看好中國鞋的價格,卻對產品質量保留意見。現在,中國鞋的價格優勢正在減弱,國外進口商更加看重產品的質量。”奧康集團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吳春悅說。
他表示,綜合各種因素考慮,今后中檔產品有可能會成為歐盟購買中國鞋的主要對象。因為受反傾銷措施影響,原來那些低檔鞋訂單會由中國轉向一部分東南亞地區。“由此看來,中國鞋業不能總是依賴價格優勢。要打出名氣,打出品牌,才有出路。”吳春悅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