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東盟恰逢良機 忌盲目
在中國與東盟相互開放市場的形勢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由過去不知中國—東盟自貿區為何物,轉而關注由此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關注如何對東盟十國投資和貿易。日前在北京舉行的東亞商務論壇上,有關專家對此提出建議。
部分國家投資成本將大降
中國—東盟自貿區為中國企業提供了“走出去”的廣闊市場,中國企業到東南亞路費最少,中國產品在東南亞有較高的影響和市場基礎,東南亞是世界上華人最多的地區。據了解,近幾年中國和東盟十國貨物貿易增長很快,中國對東盟貿易額長期處于逆差。據商務部統計,中國和東盟今年全年貿易額將超過1900億美元,明年將超過2000億美元,提前兩年完成中國—東盟有關協議目標。中國出口東盟的產品主要是機電和高科技產品,從東盟進口的主要是資源產品和農副產品。
中國社科院APEC與東亞合作研究中心副主任陸建人認為,“走出去”是當前企業延續價值鏈、延續生產能力的一種生存方式,同時可以減輕歐美國家貿易保護對我們的壓力。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前所長、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谷源洋則表示,中國企業開拓東盟市場,在出口、進口、投資、工程承包、旅游等方面都有不少機遇。原因在于中國—東盟自貿區計劃已經正式全面啟動,極大改善了中國企業的投資經營環境。同時,人民幣升值和對外投資管制的放寬對于我國企業增加在東盟的投資有利,而一些國家剛剛經過貨幣危機,投資成本將大為降低,雙方經濟合作的深化將促進一批跨國界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上馬。
據悉,目前東盟國家在華投資達400多億美元,中國企業在東盟投資也呈現迅速增長勢頭,但是投資額還處于較低水平,僅達20多億美元,遠遠低于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據有關專家預測,就目前的進程看,雙方要在2010年建立起繼歐盟和北美自貿區之后的第三自貿區的目標能夠按期完成。
戰略資源投資須選準時機
百市千店連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燕玲向記者表示,他們十分關注到東盟投資,正在泰國和柬埔寨考察的項目已經達成部分協議。但她同時也存在擔心,如東盟一些經濟欠發達國家缺乏規范的市場機制,政策變化快,稅收體系不完善;一些國家政局不穩定,仍然存在保護主義傾向等。
“目前有些國家限制性外資政策出現增長的趨勢,我們籌劃海外投資的企業需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中國中鋼集團公司國際合作項目處副經理黃武勝向記者表示,為了保證投資安全和投資成本不至于過高,要仔細選擇投資的產業、國家和時機。特別是投資于戰略資源行業的企業,其他條件相同,該種資源市場行情疲軟時才是參與的好時機,一方面降低收購的財務成本,另一方面東道國的反對聲浪也會低許多。
谷源洋認為,中國企業投資東盟國家時有一些問題特別要引起注意,如不了解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規則;缺乏針對東盟國家商務渠道,選錯合作伙伴;缺乏開發東盟市場的意識和長期規劃;企業同類產品在東盟市場競相壓價,惡意競爭;缺乏對東盟市場的可行性研究,盲目投資;在東盟投資不能入鄉隨俗,簡單照搬國內營銷經驗;遭遇部分國家的貿易壁壘;缺乏市場開發營銷人才等。
對此,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常務副秘書長徐寧寧指出,企業應盡快了解有關規則,借助使館、商會等搞好市場調查。同時,應選對合作伙伴,針對東盟市場開發特點盡快培養和引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