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業協會等21個地方行業商會建起預警“雷達”
本報訊 截至目前,我省余杭家紡、永康電動車等21個地方行業協會相繼建起了“對外貿易預警機制”。由貿易爭端應對主體——行業協會承擔本行業的貿易預警職能,在全國各省市中尚屬首次。這是記者日前從省外經貿廳公平貿易局了解到的。
據介紹,我省目前已建立預警機制的21個行業,均為在本地區、全省范圍內具有一定代表性、影響力的產業,產品涵蓋紡織、鞋類、五金制品、水產品等,是近年來較多遭受到國外反傾銷等貿易制裁的產業。
“這是國內應對國外貿易爭端機制的一個突破性創新,也是我省應對機制更加成熟的體現。”省公平貿易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按照WTO規則,企業、行業協會是應對貿易爭端的主體,但目前國內對外貿易預警信息發布還是自上而下模式,政府相關部門是預警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企業和行業協會被動接收,自我服務能力欠缺。
建立預警機制,就等于有了一臺能主動接收國外貿易預警信息并作出快速反應的“雷達”,行業協會帶領企業應對國外貿易爭端的快速反應能力增強了。不久前,歐盟宣布將對我國緊固件產品實施反傾銷調查,嘉興市緊固件行業協會在第一時間就組織涉案企業,啟動了應對預案。“年初建立預警機制后,對歐盟的動向我們一直同步跟蹤,對這次反傾銷調查早有預感。”該協會有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2010年前,我省將爭取在全省形成覆蓋重點產業、敏感產品的行業協會貿易預警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