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捷發力印度市場
2008年1月,“中國縫制設備展示會·印度”(以下簡稱印度展)將在印度班加羅爾舉辦,中捷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全球服裝設備運營商之一,集團總裁蔡開堅、總經理李瑞元將親自率團參加此次展覽會。
據悉,此次印度展上,中捷將展示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的縫制產品,其中包括電子套結機、電子釘扣機、電子圓頭鎖眼機、電子花樣機、雙針厚料三自動、電子曲折縫等機型,及其他中捷已經在印度服裝界具有較高影響的產品。新品、高端產品的展示,將使中捷品牌能在此次印度展上更具特色。以次,中捷將更進一步就開辟海外服務市場進行深入的探索,并打算與當地客戶達成更進一步的互動交流。
試水印度 自信產品影響力
應該說,中捷品牌的縫制機械在印度市場上并不陌生。
近幾年,隨著印度紡織服裝業的快速發展,不少印度紡織服裝廠選擇從中國進口大量紡織服裝機械,目前大概已有1/3的服裝機械來自于中國,這為中國的縫制機械企業提供了新的商機。正因如此,中捷產品始終把印度這一市場作為其市場戰略規劃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中捷品牌通過近一個時期對印度市場的分析了解到,印度客商之所以大部分選擇從中國進口縫制機械,主要是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中國縫制機械質優價廉。印度紡織服裝業界認為,與印度本國相比,中國縫制機械在生產能力、技術水平和規模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而與歐洲相比,在質量并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價格卻僅為歐洲同類產品一半左右,非常具有吸引力。二是中國縫制機械的交貨時間相對較短,這也是中捷產品逐步打開印度市場較為有利的一面。
據記者了解,中捷產品曾多次參與印度有關縫制機械的各種專業展覽會,見證了兩國縫制機械進出口貿易的增長過程。
從2006年開始,印度便成了中捷產品較為重要的出口國,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縫制機械出口目的國之一。從大局來看,這主要是和印度服裝加工的特點密切相關,中捷股份總經理李瑞元對此曾做過預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印度對中國縫機產品,尤其是繡花機的需求量都會比較大,它很有可能成為緊隨中國之后的世界服裝生產大國。
商機存在,但同時也要看到,中國企業在充滿誘惑和機遇的印度市場中進行開拓并不一定會一帆風順,其中也將存在著各種阻力。
克服阻力 靠溝通贏得信任
國內縫機行業的人都知道,印度國內并沒有成規模的縫制機械制造行業,服裝企業的裝備主要依賴進口,而近幾年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發展速度直接帶動了出口貿易的上升。這其中,針對印度的出口自然會成為一種熱點。
但現實狀況是,由于德國、日本的縫機企業早在十幾年前就已成功地打入印度市場,經過這些年來的經營,打下了較好的市場基礎,也獲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雖然近幾年中國到印度開拓市場的企業比較多,但終究擺脫不了先期品牌造成的陰影。中捷的市場調研人員在對印度市場進行一些相關調查后發現,很多印度客商在長期使用了德、日等國家的縫機產品后認為,德國和日本的機器質量和性能好,由于操作工人已經習慣于使用這些產品,并常年接受這些品牌產品的售后服務,因此其價格即使高也是被認同的;而對于中國產品,他們往往做一些想當然式的推理,認為中國縫機產品之所以價格廉價,自然有其原因,首先猜測中國的產品質量不過關。如果質量優秀,又何必要賣低價呢?
客觀地分析,別人這樣的猜測也不是沒有道理。于是,使得包括中捷的產品在內的許多國內縫機企業要想打開印度市場,常常遭遇到一些尷尬和阻力。阻力首先來自于對中國縫機產品質量的懷疑!
要想擺脫以往中國縫機在印度市場上遇到的阻力,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加強溝通。
近年來,中國的一些大中型縫機企業已經在印度有了很好的合作伙伴或者設立自己的辦事處,品牌推廣也產生了很好的效應,但由于印度對本國工業的保護傾向和其他局限,能夠在印度開辦公司的企業非常少。
因此,中國的大多數縫制產品在印度拓展市場的過程中,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方式是尋求代理商,中捷也是如此。目前,中捷正在積極準備,打算在印度當地培養一支具備一定售后服務能力的當地經銷商隊伍,把在國內積累的豐富的市場銷售經驗,通過展會這個平臺介紹到印度當地。并希望通過此舉,盡可能消除一些國外客戶對中國縫機企業,尤其是產品質量所形成的不利影響。
據了解,印度本土的服裝生產商也非常依賴大經銷商。因而,中捷要通過此次隨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參加“印度展”的機會,擴大與經銷商的合作渠道,并利用經銷商在當地盡可能地推廣品牌是其一大要務。但這個過程中有許多問題,如和經銷商間的合作關系還需要很長時間的鞏固、對于市場信息的反應總是比較滯后等仍需要注意。
印度作為南亞的服裝生產大國,近幾年發展迅速,這對于包括中捷在內的所有中國縫制機械企業來說都蘊藏著商機。據中捷集團總裁蔡開堅介紹,中捷要“淘金”印度市場,既要多加強與當地政府、行業協會的聯系與溝通,更要牢記不打價格戰,用中捷品牌打響印度市場。此次中捷印度之行,既要體現中捷做大做強印度市場的決心,又要增強代理商對中捷品牌的銷售信心,為今后更深入了解印度市場、做出適宜決策尋找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