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持續發展路在何方
- 前段時間,寧波市一家外資服裝貿易公司打算通過租賃廠房的方式,投資210萬美元,在我市新辦一家外貿服裝生產企業。按理說,引進外資創辦企業是一件好事情,也無可厚非。不料,最近一段時間,這家企業在招工過程中采用的“非常規”方式卻激起了本地服裝企業的反響。
據悉,該企業通過發離廠補貼和大幅度抬高工價等不正當競爭手段,招攬市內部分服裝企業在崗在職管理人員和熟練員工,使部分服裝企業本身用工不足的矛盾更加激化,嚴重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此舉激起了部分服裝企業主的憤慨,紛紛強烈要求政府有關部門和協會組織,堅決抵制這家企業采用不正當手段招攬員工,維護全市服裝生產行業正常的勞動用工秩序。
市經貿局有關人士表示,近幾年來,服裝企業用工不足、熟練縫紉工短缺、員工跳槽頻繁、生產崗位開工不足等已經成為廣大服裝企業經營者最關注、也是最頭痛的事情,嚴重影響了我市服裝產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甚至使一部分服裝企業主削弱了繼續做大做強服裝產業的信心。這一事件中,對方企業雖然在招工過程中使用不正當競爭手段,卻也暴露了我市服裝行業的一些弱點。諸暨服裝產業怎樣才能持續、健康發展,值得思索。
服裝產業弱點何在
近三年來,我市服裝產業增長緩慢。據統計,2005年至2007年分別增長13%、11%和16%,明顯低于全市的平均增長速度。
市經貿局有關人士分析,目前,我市服裝產業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服裝產業進入門檻比較低,只要有生產訂單,租點廠房車間,投入少量資金就可以拉起一家服裝廠。近五、六年,我市服裝業發展迅速,到2006年底,全市已擁有大大小小服裝生產企業7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只有116家,年銷售超億元的只有15家,生產流水線近200條,從業人員達2萬余人;
其次,縫紉工相比之下勞動強度比較大、工資待遇相對偏低,因此進入縫紉工隊伍的人數有逐年減少跡象,特別是近年來外來員工返鄉后按時回企業繼續上班的人大量減少。
再次,熟練縫紉工大量不足,成為服裝企業的“寶貝”。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企業間用不正當的競爭手段相互挖人、熟練員工跳槽頻繁,致使大部分企業不愿意花錢花精力培養員工,最后導致熟練縫紉工越來越緊缺。
另外,近兩年我國已成為多個國家進行“特保”和反傾銷的對象,同時受貿易摩擦不斷、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等影響,服裝業的經濟效益大幅下滑,服裝出口增長幅度明顯比前幾年同期有些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