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中掌握主動權——杭州經緯電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湯曉明談企業發展
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成為了世界制造大國。特別是近幾年來,鮮為人知的刺繡機制造業異軍突起,為推動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立下了功勞。
據了解,國內電腦刺繡機制造業主要集中在浙江、廣東、江蘇、北京、青島等地,而浙江占70%。在浙江,涌現了一批優秀的刺繡機企業,其中浙江經緯電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是這些企業中的佼佼者。
家庭作坊式起步
在業界,湯曉明的名字與經緯公司一樣時有耳聞。走進經緯電子機械制造公司,占地80畝、3萬多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呈現在眼前。更令記者驚訝的是,執掌經緯公司帥印的湯曉明,竟然是這么一位精明能干的年輕人。
經緯公司從家庭作坊式開始起步,到現在的年產值已達到3億元,這是一個奇跡。這是湯曉明用10年時間在刺繡機制造領域摸爬滾打創造的業績。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湯曉明不愿過多地談論自己,對已經取得的成就,他認為這得益于時代、政策賦予的機遇:第一,遇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代;第二,國家出臺政策激勵企業發展;第三,遇上了行業大發展的好時期。
在經緯公司的發展史上,不難看出這樣一個特點,就是密切關注市場動態、把握方向、舍得投入。所以能使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并形成規模在同行中脫穎而出。
在企業成長過程中,經緯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在國內刺繡機制造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但時代在發展,行業在進步,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外生產企業正在加快產業轉移到中國的步伐,國內新秀層出不窮,有的以雄厚的資本運作,有的以較低的產品售價,也有的以不斷提升的品質以及更周到的服務來占領市場。加上2004年開始國內水、電、煤、金屬能源的價格上漲,直接造成成本的提高。另外,美國、歐洲對中國紡織服裝設限,導致眼裝出口受阻,也直接給刺繡機制造業帶來生存危機。
面對激烈競爭和嚴峻的外部環境,湯曉明對整個行業和市場需求作了充分調查,敏銳地找到了與眾不同的賣點。在保障原有生產正常運作的前提下,于2004年分別在廣東深圳和山東青島建立刺繡機生產基地。就近服務于這兩個紡織服裝密集區域,這樣不僅可以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更可以從品牌、市場、服務方面增強客戶的依賴度。
時間是最好的見證,經緯公司這幾年在國內外市場的占有率穩步上升,企業形成了規模效應,提高了參與國際競爭的優勢。湯曉明認為,風險與機遇是一把雙刃劍,誰掌握主動,誰就能贏得勝利。
轉折時期何以應對
經緯公司的睦鄰諸暨市是全國最大的電腦刺繡機生產基地。諸暨電腦刺繡機協會秘書長陶科英在2007盛名·刺繡與紡織論壇上表示:2004年9月到2006年4月出現了一個反?,F象。以前每年都有兩期旺季,兩期淡季,但在這個長達1年半時間里,沒有出現淡季,始終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2005年末2006年初一段時間更是出現產品供應短缺的現象。企業只要從事刺繡機生產都賺錢,這是造成行業企業大量增加的根本原因。這種現象是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2006年5月以后市場有所回落,一些基礎比較差的企業停產關門。電腦刺繡機產業發展已經處在一個從“優勝劣不汰”到“優勝劣汰”的重要轉折時期。
湯曉明認為,2006年種種跡象表明,國內市場需求已很平和,客戶趨向理性,對品牌、質量有所選擇。這就意味著,刺繡機產業的高潮已經結束,行業洗牌時代悄然到來。
面對產業出現的轉折期,湯曉明顯得頗為淡定,因為機會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他又先人一步,啟動了預警機制。
湯曉明向記者介紹,經緯公司今后將在三個方面體現自己的競爭優勢:第一,經緯在國內布局三家生產工廠,使銷售服務平臺前移,極大地占有了國內市場份額。而產品出口范圍更是達到了40多個國家,網點覆蓋了全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第二,企業管理打破家族制,實行規范化、階層性和信息化管理。目前,內部局域網已經形成,用于下訂單業務的電腦達70余臺,這在繡花機行業是比較先進的舉措。第三,產品系列做得比較齊全,并在不斷開發。經緯成立了20余人的科技研發中心,每年投入300多萬元,其科研成果盤帶繡三合一機型的補繡功能填補了國際空白,取得了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