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核心員工和企業共同成長
人才管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怎么找到最優秀的人才來為公司服務?如何留住這些最優秀的人才?
溝通與傳遞
上海某商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總結出三個矛盾:
1:企業老總總覺得自己的企業總缺乏優秀的人才;
2:在執行層和員工當中,卻總認為自己是人才,沒有得到老總的認可;
3:公司找到了優秀人才并為他的培養做出了很大努力,還是沒能留住他。
一個實例是,該公司曾經引進一個碩士生,準備以后委以重任。就在公司打算只要經過最后兩個崗位,就讓他進入公司高層的時候,他提出了辭職。原因是,他覺得自己的成長速度太慢,并且他需要更多的年薪體現自己的價值。
核心人才不能充分理解公司的戰略、文化和老總的思路,以及單純追求以物質(如錢、車、房)和職位的提升體現個人價值,也是導致其最終與公司說再見的重要因素。
跨文化管理的挑戰
公司小的時候,有三個方面對人才很重要:事業、待遇和人情。隨著公司規模化、國際化,感情的作用開始被淡化,而如何駕馭文化差異成了新的挑戰。
總部位于山東濟南的浪潮公司,在開始時得益于山東人的安分穩定,不輕易跳槽換公司,人員穩定,知識得到沉淀,這對于軟件業企業的發展十分重要。隨著公司擴展到上海、廣東,當地員工的特點發生了差異,用山東的文化管理上海人或廣東人就失靈了。而當分公司開到日本東京時,浪潮更面臨著用什么樣的人才、采用什么的方式來管理當地人員的難題。
由此得出的經驗是,分公司的一把手一定要是本地人,但是技術支持可以從總部派去。文化差異的管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因此對于高學歷、高知識的空降兵無需寄托太多期望;另外,他覺得“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并不可取,應多多培養內部人才,給他們成長的機會。
避免“為人作嫁衣”
阿迪達斯人力資源及行政總監認為,在中國體育行業和零售行業是最缺乏人才的地方。
在中國目前的人才大戰中的挑戰是,如何找到馬上可以用的人,這個人能否融入公司,符合公司價值觀和文化,有沒有團隊精神。
第二大挑戰是,公司發展的速度超過了人才成長的速度,也就是人才短缺,因此,如何培養人才快速發展,跟上公司步伐,避免“青黃不接”的現象是另一個困惑。
跨國公司的另一大難處在于,公司培養的人才很快就成為市場上獵頭公司的對象。由于這些人的期望值很高,覺得自己非常有價值,面對這樣的誘惑,如果原來的公司沒有特別吸引他的東西,就可能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