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外企“高薪多機會”
據中山大學學生職業發展協會提供的一份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被調查者認為“好工作不容易找”,求職過程中受困擾的問題主要是經歷、技巧和專業等幾個問題。而對就業的高危機感使得該校的同學需要就業指導。
據介紹,調查采樣時間是今年9月份,被調查人群是就讀中山大學南校區絕大多數專業的將要就業、正在求職以及已經就業一年的學生。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50張,回收有效問卷96份,主要通過即時通訊工具或校園BBS隨機抽查,宿舍到訪等形式進行,在收回的有效問卷中,被訪者男女均為48人。
為“面子”,大學生首選外企
調查顯示,外企仍是大學生的首選,約占43.8%。其次是公務員、國企、自主創業以及事業單位和民企,比例分別是21.9%、17.7%、15.6%、10.4%和9.4%。
中山大學學生職業發展協會負責人認為,外企和民企分列在曲線兩端讓人深思。一方面外企以高薪多發展機會吸引著眾多莘莘學子,讓許多民企望洋興嘆,但另一方面,在訪談過程中,發現不少人選擇外企是出于一種盲從的心理。
部分學生把外企等同于世界500強,認為去外企工作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另一部分學生提起外企則聯想到“高薪多機會”一詞,而忽略了高壓力高強度的工作挑戰。“這反映了中大學生的求職傾向,另一方面也揭示了部分同學面對求職,特別是面對名企的時候缺乏理性思考”。
經驗不足成最大絆腳石
在“求職困難”一項中,調查顯示,約46.9%的同學認為與外語相比,“過往經歷不夠出色”成為了求職路上最大的“攔路虎”,只有12.5%的同學選擇“求職時有外語障礙”。另外,約43.8%的同學認為“缺乏面試技巧”,約39.6%的同學認為“專業不對口”使求職存在困難。而29.8%的同學“缺乏自信”是造成求職困難的原因。
而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到面試時才發現自己過往經歷不夠出色已經難以彌補這一劣勢,往往只能通過其他技巧來應對面試官針對這方面的難題。
據介紹,在調查中,中大學子希望學校就業指導應該對不同年級的同學進行相應的輔導,例如大一時就要讓同學們了解一下人才市場現狀,勸其莫虛度光陰,到了大二,輔導同學找到一個大致的方向并鼓勵他們為之努力,到了大三的時候,定位逐漸清晰,做一些求職硬件的最后準備,到了大四則面向技巧提供建議等等。
他們認為,在對低年級同學做輔導的同時,不要過早進行技巧性培訓,以免造就學生的功利心理形成。
被調查者同時希望學校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多組織校園內外人士的經驗交流,多組織模擬面試或者筆試,希望聽到各種不同公司的HR對該公司的人才需求和理解等等,有的同學希望協會能夠根據不同的專業提供針對性的輔導,甚至是一對一的服務形式。